已自覺降低薪資預期
拋開一些受宏觀經濟影響的大環境因素,今年大學生就業難,還有哪些原因?
對此,專門從事人力資源研究的麥可思研究院認為,專業結構是影響大學生就業的最主要因素。以2012屆為例,本科失業最多的前10個專業的人數占到失業總人數的32.8%。其中,英語、法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等6個專業,連續3屆都在本科失業人數最多的前10個專業中。
從記者采訪的北京地區多所大學的畢業生就業情況看,今年的就業形勢同樣延續了上述特點。馬盼盼稱,從到學校來招聘的企業來看,對偏技術理工畢業生的需求量還是很大,一般職能型文科招的人數少,而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對于找工作卻比較樂觀。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畢業生的工作類型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國有企業、事業單位,這些企業一般可以解決戶口、住宿等問題,但是,工資相對較低;另一種是外企、民企,這些企業所給的薪酬較高,但一般不能解決戶口和不提供住宿。對于應屆畢業生來說,解決戶口、住宿與高工資似乎難以協調。
但即便只追求較高的工資,在今年也不太容易實現,畢業生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已經自覺降低了對于崗位工資的預期,但是,實際工資水平和預期相比仍然存在一定落差。
一位供職于某民營IT上市公司的應屆碩士畢業生說,對目前的工資不太滿意,今年普遍就業形勢不好,大家已經主動放低了工資期望,但企業所提供的實際工資與其期望的工資仍舊差500元左右。(搜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