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報紙刊登《三成患病孩子被學業壓垮了》后,焦慮的家長把本報心理熱線都打爆了。從早上8點到下午6點,電話一刻沒停,家長們都想請心理醫生解決自己孩子的心理問題。
一位讀者花了75分鐘才打進熱線,第一句話便說:“其實以成績論英雄我們也是迫于無奈,都知道孩子可憐,但成績不好將來怎么辦?”
84歲的李奶奶每天起床就是拿牛奶看晚報,早上7點49分,她第一個打進熱線,跟心理醫生陳婷婷談了半個小時還止不住。她孫子好不容易上了重點高中,但成績越來越差,伢也變得越來越自卑,在家整天板著臉,一家老小都小心翼翼不敢惹他。他說壓力很大,同學們都瞧不起他。這學期天天上網,被老師勸休學后,對人更冷漠,每天不玩電腦就玩手機。奶奶看了報紙對號入座,生怕孩子會得精神病。
還有一位媽媽真可憐,辛辛苦苦盼到兒子高考完畢,分數上了重點線,可她一點也高興不起來。上周兒子因抑郁癥住進醫院。媽媽想為他尋找最好的治療,讓他能跨進大學的校門。媽媽對著電話泣不成聲:“沒有想到,考上了卻讀不成……”
在6月30日的數十位家長電話中,很多出問題的孩子都有共同點:一是單親家庭較多,特別是單親媽媽帶的孩子,自己婚姻受挫后,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無形中給孩子的壓力更大;二是父母工作很忙,由老人帶大的孩子,因父母和孩子平日溝通較少,更多的只滿足物質需求,考好則獎,考差則罰,以成績論英雄,致使孩子成績一下滑或考試失利時心理壓力特別大。
許多孩子內心太痛苦,不知道什么叫快樂。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兒少科主任馬筠直言不諱地說,成績只是表象。不少家長發現孩子成績大幅下滑后,才感覺到孩子行為異常,不得已才看精神心理科。實際上,孩子的異常在成績下滑之前就會出現,早期發現和干預孤僻、睡眠質量差、寡言少語等癥狀才是最重要的。
武漢市武東醫院心身科主任白漢平說,對于很多孩子而言,學習的意義已經超過了學習本身,摻入了太多不該有的雜質,會讓部分心理比較脆弱的孩子超負荷運轉。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精神衛生中心舒暢醫生說,有的孩子不能原諒自己學習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原諒自己出現一點小問題,出現強迫癥狀。父母與孩子應該多溝通,多交流,提前掌握孩子的心理動態,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武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