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何力每天都幫家人在地里干些簡單的農活。
父母相繼患病離世后,年幼的何力就和大伯何大平生活在一起。多年來,何大平靠打零工養育侄子和3個女兒,不管再苦再難,從未動過讓侄子放棄讀書的念頭。如今,侄子考出超二本線30多分的高考成績。面對學費,這個樸實、勤勞的農民犯了難。
父母離世 兄妹倆靠親戚撫養
18歲的何力家住臨潼區行者鄉小寨村,在他只有4歲的時候,母親患肝癌不幸離世,年幼的何力和妹妹、父親相依為命。然而,家庭的變故,讓身體原本就不好的父親深受打擊,沒幾年他也離開了兩個孩子。
從那以后,何力兄妹分開和親戚生活在一起,大伯撫養何力,姑姑撫養妹妹。“這娃學習成績一直不錯,平時也很懂事。”大伯何大平說,自己是個普通農民,多年來,除了幾畝農田,他就靠在外打零工養活妻子、3個女兒和侄子何力。雖然3個女兒現在都開始打工,但掙的錢也只夠養活自己,家里根本沒有什么積蓄。
懂事明理 不想讓大伯多花錢
何力告訴記者,高中三年自己每年學費2500元,一月的生活費大概300元。也就是說,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每年要承擔他5000元的花費。雖然經濟很緊張,但何大平不想把壓力丟給侄子,他總告訴何力:“好好學習,啥都別管。”
“娃雖然性格內向、不太說話,但是心里啥都知道。”何大平說,有一次學校組織集體出游,每個學生要交250元活動費,可何力自始至終都沒有告訴他要交錢這回事,直到老師把電話打到家里,他才知道。
再苦再難 不能讓孩子放棄讀書
雖然親人離世、家境貧寒,但何力從來都沒有放棄過自己的夢想,他說:“高中三年,我每天早上6點起床,晚上12點以后睡覺,就是為了好好上學考大學,將來找份工作,掙錢孝敬大伯,報答他的養育之恩。”
何大平告訴記者,自己沒有什么文化,平時很少和何力交流、談心,也從來都沒聽到侄子說過這番話,他說:“孩子能這么想,我真的很高興。我不求他以后養活我,只要娃自己過得好,那比啥都強。”
“我現在每個月收入2000元左右,剛夠維持家里的日常用度。如果真的湊不齊學費,我就去找人貸款。”何大平說,他覺得農村孩子唯一的出路就是讀書,所以從來都沒想過不讓侄子上學,就是再苦再難,也要供何力上大學。(西安晚報 記者李媛 陳黎 實習生蘇聰 張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