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張富群)現代社會要求公民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念。科學的消費觀念指的是個人具有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新的消費理念,其中包括能夠重視提高自身生活質量的理念;適度消費的理念;采取積極的消費態度的理念;實踐可持續消費的理念;保護資源環境的理念,等等。科學的消費觀念是我國當前社會實踐科學發展的要求。
消費教育進入學校教育對于培養未來社會合格公民有積極的意義。通過學校消費教育,讓學生學會理財,使他們從小養成健康文明的消費行為,建立起科學、健康、合理、文明的消費方式,在積極參與消費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會理財意識和技能,能夠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取向,識別消費商品的真假,自覺依法維護消費者自身的合法權益,明確消費者自身的社會責任,能夠在未來社會中承擔起建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消費責任,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進步、繁榮和發展。
那么,學校教育怎樣讓青少年兒童學會理財呢?
提高對中小學學生進行消費教育的認識。在中小學學生中進行消費教育不僅有利于提高中小學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且是培養未來社會合格公民整體素質的重要內容之一。中小學應積極編寫消費教育校本教材,把指導兒童合理理財納入校本課程教學之中,對學生進行系統理財教育。
理財教育要體現在中小學學生日常生活消費活動之中。要讓學生自己學會花錢,讓他們參與購買商品實踐,從中進行商品質量、價錢的比較,在經歷親身情感體驗的過程中了解和掌握消費知識。學校要和家長密切聯系和合作,在孩子消費活動中盡量避免父母包辦代替的情況,小額消費商品應當讓孩子自己購買,學會自己花錢,掌握消費技能,了解各種商品的價格和質量,學習消費知識。同時,在購買各種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時,對不同商店的同一商品進行質量、價格的比較,從中作出自己的獨立判斷,買與不買,由他們自己來決定。也要教育他們在參與獨立消費實踐中自覺識別和抵制各種假冒偽劣商品,積累防止上當受騙的經驗。
學會依法維護消費者權益。在學生獨立消費的過程中,如果出現消費者權益被侵犯的案例,學校和老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學習有關法律知識,積極使用法律程序向消費者協會進行投訴,從中學會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法律程序。學校和老師要及時總結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有關案例,對學生進行實實在在的理財教育。
養成文明消費的習慣。結合學校環境衛生教育,對學生提出不能隨便亂扔果皮、紙屑、食品袋的要求,使學生從小養成文明消費的習慣,培養他們擔當起創建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消費責任意識。老師要注意表揚和鼓勵那些不攀比,量體裁衣,適度消費的學生。要引導學生把消費的注意力向豐富自己的內心精神世界方面傾斜,購買自己所喜愛的課外書進行閱讀,提高心理健康素質,等等。
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獨立消費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可以采取班會方式對理財知識和經驗進行真情實感的交流。學校也可以聘請消費者協會的專家到學校給學生作理財知識講座報告,等等,提高青少年理財知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