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對孩子的了解
以后肯定會改
超超突然離家出走,朱先生夫妻倆陷入一片慌亂。他們嘗試搜尋所有的線索,希望找回他。與此同時,他們也在反思,孩子為什么會這樣?
耿女士說,超超是個內向的孩子,平時不怎么與父母交流。所以,盡管她知道兒子有好朋友,但想找他們了解一下超超會去哪里,她都沒法聯系上這些孩子。“他不怎么和我們說自己的事情,沒太多的共同語言。”
在服裝廠,超超有兩個關系不錯的女同事。他開車失蹤后,耿女士找到她們,想打聽打聽,超超臨走時有沒有透露過什么信息。“也沒問到什么東西。”耿女士說。
除此之外,耿女士和丈夫對兒子的交際圈子,就不怎么了解了。耿女士說,這件事情發生后,她開始反思,可能是兒子不認同家里的教育方式,無法承受家人對他的期望,壓力太大,才選擇離開。“如果孩子回來,我們肯定會改的。”
專家聲音
15歲正是叛逆期
要多理解多尊重
“像超超這樣的年齡,正是處于叛逆期。”江蘇省心理教育名師、南京五中教科室主任楊靜平告訴現代快報記者,15歲的少年,在心理上有一個共性,就是獨立性增強,處于“半大人”的狀態,表現在行為上,就是想要刻意跟自己過去的“不成熟”劃清界限,做得更像一個大人。因此,這時候,他的叛逆心態也會加大。楊靜平說,對待這樣的少年,應該要加強引導,逐漸給他一個獨立的空間,理解他,尊重他,而不是壓制他。一旦壓制,可能會引起一些過激的反應。
這樣的心態,折射到超超身上,正好符合。楊靜平分析說,因為在超超自己看來,他已經長大了,不需要父母去管了,他能養活自己、照顧自己。楊靜平建議,超超回家后,他的父母應該要跟他多溝通,多交流,不要一味批評他,更多的是引導,現在雖然不去上學了,但一樣將來能夠做一個成功的人,但前提條件是,做個好人,同時保護好自己。(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