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周銀祥 江學泰)商南縣黨馬店西鐵小學根據兒童心理特點,放手讓其動手、動口、動腦,進行自主探求知識的活動,實行開放式教學,為孩子留出探索空間。
讓學生盡可能去“畫”。在課堂上,鼓勵學生通過觀察、體驗、想象,從不同的角度和思考層面把自己所獲得的信息畫下來,再用語言表達出來,克服上課只用耳聽、不動手操作的不足。如上一年級的《畫風》一課時,在設計時充分體現一個 “畫”字,老師和學生都用畫的方式來表達思維結果,老師用簡筆畫板書風中的事物,學生在一幅美麗的風景畫上想辦法畫出風來,看誰的辦法想得多。這樣就激起了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培養了學生動腦和動手的能力,學生在探究怎樣畫這一過程中,明白了風是不能直接畫出來的,可以用其它事物來表現。
讓學生盡可能去“看”。讓學生觀看、觀察,在此基礎上主動學習知識。如上《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先展示圓明園的資料圖片,讓學生盡情地觀察、欣賞,再根據自己的觀察和發現給圖片題名,然后將自己的題名與圖片原名對比。這樣的學習方法顯然更有效,更能被學生接受。
讓學生盡可能去“想”。鼓勵學生盡情地想,合理地想。如學《圓明園的毀滅》時,播放電影《火燒圓明園》的片斷,讓學生看后談體會,學生便聯想到火藥,很自然就會提出:中國是最早發明火藥的,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槍來對付英法聯軍呢?這樣以來,學生的思維便充分地打開了。
讓學生盡可能去“說”。老師給學生創設暢所欲言的自由空間,真正做到課堂教學的氛圍和諧、民主。采用“點名說、上臺說、小組說、問答式的交流說”等方式,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