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都昌回族教師馬竹春27年堅守教育一線
九江都昌縣多寶鄉(xiāng)多寶回族村是江西省第一個回族行政村。全村轄有8個自然村,其中有三個回族自然村,回族人口968人,占全村總人口的47%。從1987年開始,當?shù)鼗刈鍤埣步處燅R竹春在多寶村回民小學任教,到今年已經27年頭,讓一批批回族孩子通過學習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立志從教改變回族孩子的命運
馬竹春于1966年出生于都昌縣多寶鄉(xiāng)多寶村馬堰回民自然村,一出生的時候,右手五個手指就不健全,他在家排行老三,上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下有2個弟弟和2個妹妹。馬竹春說:“我母親生了11個孩子,其中4個夭折了,由于父母一直在家務農,家里的孩子也比較多,導致家里吃了上頓沒下頓。”
1984年,馬竹春考入都昌師范,1987年他從師范畢業(yè)之后,馬竹春就進入了多寶村回民小學當起了一名教師。他說:“多寶回族村一直比較缺乏教師,另外我自己也喜歡教師這個職業(yè),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孩子學到知識,將來用知識改變命運,改變家鄉(xiāng)貧困落后的面貌。”
為了省錢帶領妻子到山上撿柴火
多寶村回民小學有7個老師,5個班級,目前共有155個學生,其中回族學生大約80人,為了能照顧好這些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馬竹春就和這些學生同吃同住。由于工作比較出色,從2003年開始,他就擔任該校的校長。
由于多寶村位于鄱陽湖邊上,很多學生的家長都是以捕魚為生,他們都是早出晚歸,于是他們就很早把孩子送到學校,很晚把孩子接走,在這段時間里,馬竹春就當起了這些學生的臨時監(jiān)護人。
很多的學生離家比較遠,每天中午有80多個學生在學校吃飯。為了能省錢,他就帶頭到附近的山上撿柴火用于煮飯。馬竹春說:“我們學校一年大約需要四千斤柴火,有時候沒有柴火,我就利用節(jié)假日帶著妻子到山上撿柴火。”
渴望改變學校基礎設施
說起對未來有什么期望和打算時,馬竹春侃侃而談。他說:“目前學校沒有學生住宿的地方,教室也不夠,老師也沒有一個像樣的辦公室,學生也沒有圖書室,真希望社會各界能幫助這里回族的孩子,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隨著網絡的發(fā)展,未來的教育模式也會發(fā)生變化,期待在多寶村回民小學能早日使用遠程教學模式,讓這里的孩子能早日接受良好的教育。”
27年來,馬竹春也動搖過,想去條件相對更好的中心學校教書,可是想到如果他一走,孩子們就沒學可上了,他就舍不得。“條件太艱苦,留不住老師。”馬竹春說。
為了孩子們,他不僅要繼續(xù)堅守,他還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學生們有更好的活動學習空間。袁奇、記者朱超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