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清晨,參加北京市2014年公務員考試的考生抓緊入場前最后幾分鐘進行復習。當日,全市5萬余名考生走進考場,參加北京市各級機關2014年錄用公務員筆試。
北京市2014年公務員考試昨天舉行公共科目筆試,50104名考生走進考場,競爭3452個“金飯碗”,平均每個崗位將近15人爭奪。此次公務員考試命題“新聞性”很強,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北京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孤寡老人的社會保障問題等均在考題中出現,而申論材料選題更是聚焦于北京市水資源短缺這一話題。
昨天上午8時許,北京城市學院考點門口已經聚集了許多待考考生,其中多數是在校大學生。他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討論,還有的埋頭互相劃重點,抓緊最后的時間備考。幾家公務員考試培訓機構在門口發放宣傳資料,不時熱情地給每名考生“鼓勁”。
由于2014年北京市公務員考試時間提前了近3個月,與國考“撞車”,記者在現場隨機調查了10余名考生,發現他們一多半都是“兩不誤”。“題型及內容都差不多,一次復習,參加兩次考試,也能多一次選擇機會。”一名考生告訴記者。
據市人力社保局統計,此次招考共有3452個職位,經過前期的網上報名、資格審查等環節,共有50104名考生參加筆試。當天在全市16個區縣共設考點72個、考場1681個。招考的最熱職位為平谷區城管監察局的“城管監察”,該職位僅招錄1人,而通過審核的人數為1171人,競爭比高達1171比1。
此次的3452個招考職位中,要求具有兩年以上(含兩年)基層工作經歷的職位896個,占總職位的26%,對基層工作經歷無要求的職位2556個,占總職位的74%。共有2081個職位面向2014年應屆畢業生招考,占總職位的62%;有859個職位要求研究生學歷,占總職位的25%;有328個職位要求中共黨員,占總職位的10%。
與2013年相比,2014年的招考職位和報考人數都有所減少,2013年共有6.7萬名考生參加筆試,競爭3675個職位,平均競爭率為18比1。
據悉,北京市公務員考試的筆試成績將于2014年1月10日,通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網面向社會發布。經資格復審和調劑后,面試時間為2014年2月20日至24日。預計錄用工作將于明年4月中旬全部結束。
【考題分析】
申論話題“接地氣”
記者了解到,在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中,結合了時政熱點和北京市情進行了考查。比如第一題就是關于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核心內容,還以習近平訪美為背景,考查了中美外交關系的發展等。
華圖教育機構的專家介紹,雖然題型、內容與國考類似,但北京市公務員考試更偏重于地方的基本情況,很多題目具有鮮明的“北京特色”,如哪一建筑位于北京南北向中軸線上、本市的養老制度改革,以及上月初召開的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剛剛在國考中出現的霧霾天氣問題這次又出現在了京考試卷中,考查的是北京市清潔空氣五年行動計劃的目標,要求考生了解污染天數降低到什么程度。
在申論考試前,不少教育機構預測考題可能是關于光盤行動、異地高考、反腐敗等今年的熱門話題,但出人意料的是,今年申論題聚焦的是水資源短缺的問題,“給定材料”大篇幅都是圍繞北京市水資源短缺及利用開展的,如北京市水資源狀況、《北京市節約用水辦法》、《北京市自建設施供水管理辦法》、北京市中水利用情況等。
中公教育研究與輔導專家王利平介紹,縱觀近年來北京市公考申論不難發現,其試題材料選擇均會對北京市的相關案例予以關注,如2013年上半年考查的是“科學管理與文明出行”,材料部分就選取了北京為應對黃金周期間可能出現的收費公路擁堵狀況,提前制定了應對預案的案例等。而此次申論考查的也是老百姓耳熟能詳的話題,在具體題目的命制上,也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特別是申論第二題要求考生針對市民“沒覺得北京是特別缺水的城市”這一現象談看法,通俗易懂、簡潔明了、生活氣息濃,幾乎道出了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聲,足見其題目命制的“接地氣”。
【權威說法】
首次向艱苦職位傾斜
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北京市公考有很大調整。首先,考試時間大幅提前了近3個月,這主要是立足于在更大范圍和更廣大人群中實現優中選優,做到在招考時間上與企事業單位等社會招聘時間相近,方便高校畢業生選擇。同時也與高校畢業生離校辦理相關手續更好地銜接,做到辦理時間不倉促。既提高了招考工作效率,又為方便高校畢業生盡早實現就業創造了條件。
其次,吸引高校畢業生報考。在此次招考中,除對市級招錄機關要求繼續招錄具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人員外,允許區縣級機關拿出一定比例的職位招錄應屆高校畢業生,鼓勵鄉鎮、街道等基層機關面向應屆高校畢業生招考。既滿足了區縣機關的用人需求,為黨政機關儲備了堅實的后備力量,又為應屆高校畢業生提供了更多報考職位和增加了選擇機會。
最后,招考政策首次向艱苦偏遠地區傾斜。近年來一些地處艱苦偏遠地區的職位難以及時補充人員,因此在此次招考中,首次提出對首都生態涵養區等部分艱苦職位采取設置戶籍或當地生源資格條件,適當降低報考學歷要求,不限工作年限和工作經歷,一般性職位不做專業要求等措施,努力解決艱苦偏遠地區招人難、留人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