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教育部門三令五申嚴禁義務教育階段擇校,可是每年的“擇校”大戰卻越演越烈。4月20日,記者了解到,今年南昌市教育局選取經開區作為試點,在該區率先試行小學初中對口招生,希望用這樣的舉措遏制“擇校熱”。
政策將逐步在全市推廣
“對口招生,就是所有的中學對口一個或幾個小學進行招生,不再每個學校劃分學區范圍。原來是以初中學校為單位,劃分具體路段進行招生,這樣的話,同是一所小學的學生,因為路段不同,可能升入3所不同的中學。今年起,經開區將不再劃分具體路段,而是小學和初中直接對口招生。比如說,昌北一中對口周邊的幾個小學,那么這幾個小學的畢業生可直接升入昌北一中。”南昌市教育局義務教育處處長付青嵐稱,在經開區試行之后,該舉措將會逐步在全市范圍內推廣。
經開區教體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教育部和省教育廳此前出臺了《進一步做好小學升入初中免試就業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選擇經開區作為南昌市的試點區,可能是因為在城區,區管學校和市管學校存在交叉,而經開區的學校都是區管學校,相比之下更“純粹”,推行對口招生更易成功。加上經過近10年來的網點布局調整,經開區所有中小學都達到了省級二類辦學標準,辦學條件相對均衡,具備對口招生的基礎條件。
“轄區內2公里內布有1所完全小學,3公里布有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或初級中學。按照省教育廳規定的班額計算,小學每個年級可容納就讀學生1600名,初中每個年級可容納1300名學生就讀。”該負責人稱,根據試點方案,今年7月小升初報名時,就將實行對口招生。比如英雄學校,屆時周邊的英雄學校小學、天源小學、郭臺小學學生可直接升入該校就讀;昌北一中,則由周邊的昌北二小、白水湖學校、雙港學校、前進小學等9所學生升入。
“擇校熱”治本難
記者了解到,為了保證對口招生落實到位,經開區將嚴格執行招生入學劃片管理的實施辦法:嚴格審查生源家庭實際住址,對達到正常入學年齡的劃片區域內學生免試入學,不得進行任何形式的招生考試;嚴禁跨劃片區招收生源;嚴格執行轉學審批手續,對非正常轉學嚴格控制,所有轉學情況經學校和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并保留檔案材料等。
“對口招生對于擇校熱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有不愿具名的教育人士稱,禁止跨區域招生,一定程度上能遏制擇校熱,比如青云譜區的學生原來都能到東湖區的學校就讀,而實行對口招生后,這種情況就很難出現。不過,只允許指定小學的畢業生升入指定中學,可能帶來的結果是,早早瞄準孩子想進的中學,家長們在孩子升入小學時就進行擇校。
“比如,我的孩子初中想進昌北二中,既然對口招生了,在孩子從幼兒園升入小學時,我就會讓孩子升入指定的小學。這樣小升初時就免去了找人、遞條子的事,但為了升入指定的小學,我就會買房選擇該所小學附近,進入其劃片招生的區域,這就帶熱蛟橋鎮一帶的房地產。”該人士分析,這意味著,小升初的擇校熱,直接轉變成了小學入學時的擇校熱,不過是擇校的時間提前了六年。更直觀的是,“擇校熱”將最終變成“擇房熱”,加劇學區房的“跑火”程度。(記者楊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