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深圳某技工學校,“小助教”黃美芳正協助老師給低年級同學示范護理操作。黃美芳來自廣西百色市那坡縣,今年5月參加廣東省第三屆職業技能大賽并獲得健康照護項目金牌。“這個獎牌展現了粵桂攜手共同培育技能型人才的水平與教育教學成果。”粵桂協作工作隊隊員、百色市教育局辦公室副主任黃凌輝說。
去年以來,在89個粵桂高質量職教就業聯盟成員單位幫助下,廣西已有1.36萬人獲得高技能系統培訓和實習機會,他們大多已在粵港澳大灣區實現就業。
“粵桂高質量職教就業聯盟是兩省區致力于提高廣西勞動力職業技能和就業質量、滿足兩省區產業發展對技能勞動力需求的創新舉措。”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粵桂協作工作隊領隊鄺兵介紹,2022年7月,粵桂高質量職教就業聯盟成立后,得到深圳市和廣西多個部門的支持,成員單位已發展至89個,覆蓋面越來越廣。
“聯盟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互利共贏’的原則成立。”鄺兵告訴記者,聯盟從“兩后生”培養、就業技能培訓、創業技能培訓、合作辦學和就業推薦方面入手,致力于提升廣西勞動力技能水平,培養適應粵桂產業發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推動形成“人人有技術、家家能致富、村村有特色”模式。
深圳市中華職教社整合技能培訓資源和需求,組織推動各有關學校和機構開展培訓。目前,珠寶首飾設計與加工、護理、高端家政、中醫理療、軟件測試等5個班已開班,培訓廣西學員178名。培訓班均屬公益性質,免收學費,提供食宿,并為學員推薦實習和就業機會。
“學校加入就業聯盟后,我們得到了更加系統的培訓,就業質量更高了。”在深圳培訓的廣西籍學生譚紹雨說。前不久,在深圳舉辦的粵桂高質量職教就業聯盟高端家政暨中醫理療培訓班上,63名廣西籍學員在培訓期間就與有關工作單位簽訂了就業協議,全部實現“培訓即就業”。
“我參加培訓是希望獲得更高薪水。”廣西來賓市興賓區陶鄧村村民黎秋家庭比較困難,丈夫在廣東打工,還有兩個孩子。近日,她和30名婦女一起參加了粵桂高質量職教就業聯盟月嫂(第二班)培訓,培訓后很快就找到了薪資不錯的工作。
“松子魚是一道廣東傳統名菜,先把魚頭和魚尾分離,魚身擦干后均勻裹上面粉……”在百色市深圳小鎮百祥社區,2023年深百“粵菜師傅”公益培訓進鄉村(社區)活動現場,來自廣東省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的高級技師葉金釗詳細講解、示范了松子魚等菜品的做法。
近日,百色市田陽區舉辦粵桂勞務協作叉車司機(初級)技能培訓班,80名脫貧勞動力參加培訓。培訓班采取叉車理論知識和實操相結合的方式授課,讓學員們多方面學習叉車技能。參訓學員表示,務實的培訓增強了他們就業的底氣和信心。
一年來,聯盟成員單位前往廣西開展技能培訓需求對接和招生工作,加強兩地合作聯系,落實組織開展培訓具體事宜,深入區內職業教育學校調研,提高產教融合的有效性,了解學生實習就業的痛點、難點,為學校解決難點問題發揮橋梁作用,為粵桂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
(記者 周仕興 本報通訊員 韋繼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