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芬蘭:國際學生評估結果引發教育反思
近年來,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對教育質量的關注。在波羅的海地區,芬蘭和愛沙尼亞兩國學生成績尤其引人注目。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近期公布的2022年PISA測試結果顯示,芬蘭、冰島和瑞典這些曾經的教育先鋒多年來成績一直處于下降趨勢,芬蘭學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三個測試項目上的成績有所下滑,而愛沙尼亞成為綜合成績第一的歐洲國家。
“教育神話”不再
PISA是由經合組織主導的國際性教育評估項目,旨在評估15歲學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方面的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批判性思維、合作精神等素養。它提供了全球范圍內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比較數據,能夠體現不同教育體系之間的差異。各國的政策制定者、教育界人士能夠根據評估結果,改進本國的教育政策和實踐。
2000年,第一份PISA報告的發布曾引起全球對芬蘭教育卓越性的討論,當時芬蘭學生的測試成績是全球第一。各國教育工作者們紛紛來到芬蘭考察,許多報紙和書籍都講述了芬蘭的“教育神話”,其他西方國家也普遍效法芬蘭。
然而,據2022年的最新PISA測試結果,芬蘭15歲學生在各項測試中的表現均有所下降。例如在數學方面,自2006年以來,芬蘭學生的平均成績一直呈下降趨勢。2006年芬蘭學生的數學平均成績為548分,而到了2022年,分數下降到484分。此外,數學成績較差學生的比例從此前的7%增長到2022年的25%,表現出色的學生比例則有所下降。
對此,很多芬蘭媒體發問:“世界上最好的學校怎么了?”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教授感慨,曾經芬蘭教育因PISA而被神化,盲目崇拜、過度宣傳等導致很多人對芬蘭教育產生了錯誤認知,而芬蘭教育的缺陷一直以來被忽視了。
芬蘭教育部官員認為,學生成績下降的原因與芬蘭社會環境的眾多變化有關,包括家庭間日益增長的貧富差距、教育資源水平的下降、兒童和青少年識字能力的兩極分化、對教育的信心下降、社交媒體吸引力上升以及心理健康問題增多等。此外,有芬蘭官員建議應批判性地審視綜合學校系統的有效性,并考慮如何更好地支持地方政府和教育提供者在本地應用國家核心課程。
“鄰居家的孩子”更出色
在2022年的PISA測試中,愛沙尼亞學生表現出色,尤其是數學、閱讀和科學項目成績。
此外,愛沙尼亞學生普遍對學習狀態感到滿意,他們的學習滿意度評分高于經合組織國家平均水平。愛沙尼亞學生普遍相信他們的成績掌握在自己手中。與2018年的PISA測試結果相同,此次愛沙尼亞學生在成長心態方面名列首位,這意味著學生們相信他們能夠提高自己的能力,并愿意為了更好的未來而努力學習。
最近有不少歐洲媒體前往愛沙尼亞,希望探求愛沙尼亞教育的成功經驗。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一位中學校長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說,愛沙尼亞的國家課程僅定義了框架,學校和教師在決定教學方法和內容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權。愛沙尼亞教育系統賦予學校和教師的自主權包括課程的制定、學習成果的確定、評估體系的選擇以及教學過程的組織方式,教學可以是基于項目的、基于主題的或者基于學科的。這種自主性為學校和教師提供了滿足學生個性需求的靈活性,允許他們采用創新和實驗性的教學方法。
同時,不少愛沙尼亞教師發現,過多的電子教學設備并不一定能提高學生成績。10年前,愛沙尼亞在教育中也曾大力推廣數字化教學,但現在這一趨勢正在消退,傳統筆記本和答題紙仍然被普遍使用。
如今,數字化教學工具在芬蘭教育中的使用頻率遠遠高于愛沙尼亞。在PISA測試的一項調查中,只有不到一半的愛沙尼亞學生表示每周至少在學校使用一次數字化設備,而如此作答的芬蘭學生多達75%。PISA研究指出,數字化教學設備對學生的成績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愛沙尼亞教育和研究部長克里斯蒂娜·卡拉斯表示,愛沙尼亞人應為本國教育系統取得的成績感到自豪。但不少愛沙尼亞教育工作者對PISA測試中的良好成績并不滿足,很多教師認為,PISA測試的成績提供了有價值的信息,可以用來進一步提高愛沙尼亞的教育水平。
反思推動變革
芬蘭學生PISA測試成績再次出現下降現象,也令很多芬蘭家長十分擔憂,很多人使用“崩潰”一詞來描述當前芬蘭教育水平的下降。赫爾辛基大學教授利恩·拉卡認為,盡管很多學者都對芬蘭學生測試成績下滑有心理準備,但最終的下降幅度還是超過預期。在閱讀測試方面,芬蘭學生的PISA成績在參與該項評估的所有國家學生中排名第五,雖然仍然高于經合組織國家平均水平,但排名明顯下降。此外,學生之間的差異也越來越大,尤其是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生人數逐漸增多。2022年的測試數據顯示,超過五分之一的芬蘭學生在識字任務中表現不佳,而在2018年的測試中,只有不到14%的學生閱讀能力較差。
拉卡研究了社會因素對芬蘭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影響,認為閱讀和寫作能力的發展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得到重視。“家里有雜志嗎?大人們會互相談論他們白天讀過的內容嗎?他們會和孩子們討論讀過的課文嗎?”拉卡表示,除了學校教學之外,家庭和學生的社交圈如何看待和談論閱讀也至關重要。
拉卡還指出,導致芬蘭學生閱讀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芬蘭的社會分化。這種分化不僅表現在經濟狀況上,還表現在父母的文化水平上。此外,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因地域隔離,不能通過學校融合在一起,也導致學生之間的差距不斷擴大。
芬蘭很多教師還強調,現在青少年接觸過多的電子設備,不利于其發展閱讀能力。為了提高閱讀教育成果,學校應該為學生提供一個適合閱讀的安靜環境。有芬蘭中學教師表示,應該反思學習材料的數字化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電子設備確實可以實現多樣化的學習,但增加了學生進入視頻網站觀看其他內容的可能性”。此外,還有芬蘭教師直白地說,“我們可能需要額外的教師、額外的助理來參與學習指導”。
芬蘭教育部長安娜-瑪雅·亨里克森在回應芬蘭學生PISA測試成績下降時表示,這一趨勢必須得到扭轉。亨里克森列舉了芬蘭政府加強教育的行動,例如,在小學增加語言和數學的教學課時,同時通過立法給學校和教師更多支持,減少教師的行政工作,讓教師能更加專注于教學。芬蘭政府承諾,將為基礎教育改革投資2億歐元。小學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將從2025年8月1日起每周增加兩小時的閱讀和本國語言教學時間,三至六年級學生將增加一小時的數學教學時間。
(記者 鄧宇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