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世界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2023“互聯網+”大賽成果對接會在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舉行。此次活動是世界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的首場大型活動。
此次對接會共有成渝兩地70余所高校的大學生創業者代表及40余家企業、科研院所、投資機構參加,設有啟動儀式、大咖分享、項目路演、成果對接等環節。啟動儀式上,22個首批入駐世界大學生基地的項目進行了集中簽約,涵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及核心器件、軟件和信息服務、新型智能終端、生物醫藥、機器人等多個行業領域。
成果對接環節中,來自川渝兩地高校的“新型柔性顯示電路板”“安全高性能鋰金屬電池”“面向6G的新一代高速通信技術”等30個歷屆“互聯網+”大賽獲獎作品帶來了集中展演,獲得企業、科研院所、創投機構負責人的高度評價。
據了解,世界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以“面向世界、部市共建、貫通資源、打造標桿”為總體思路,按照“1+N”的建設模式,在科學谷建設中心區。該基地以科學城28所高校創新創業基地、各類創業孵化載體為聯動區,以該市創新創業載體為拓展區,輻射全國和海外高校。中心區配套科學谷黨群服務中心、會議中心、人才公寓、酒店、商業等空間,將形成集交流、培育、實訓、孵化、展示、對接等功能于一體的40萬平方米國際化創客社區,打造世界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對外綜合展示窗口和世界大學生創新創業交流、合作、綜合統籌服務中心。
目前,基地已構建“產學專金介政”聯動體系,組建大學生創新創業聯合體。“校內—校外—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全程接力,形成從學校到產業的創新創業“生態閉環”。基地還建有創新創業統籌、資源、活動三個平臺,持續為大學生創業項目配備優質資源和渠道,并提供創業創新大賽、全球性高峰論壇等交流展示平臺。此外,基地還搭建政策支撐體系,從人才、創新、產業等五個方面發力,出臺完善相應政策,已基本形成創新創業項目從高校到企業、從孵化器到加速器再到產業園區的全方位全周期政策體系。
(記者雍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