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4月9日從安徽大學獲悉,該校張忠平、張瑞龍團隊以熒光壽命成像方法,揭示了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在細胞脂肪代謝和巨噬細胞泡沫化過程中的新活性。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國際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
脂肪代謝異常是肥胖、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和高血脂等的誘因。魚油是目前被廣泛使用的保健品,其富含的兩種Omega-3多不飽和脂肪酸DHA和EPA,被認為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關鍵有效成分。
動物實驗已經證實,Omega-3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但DHA和EPA調節細胞內脂解的分子機制,及其緩解動脈粥樣硬化的細胞生物學過程尚不清楚。這一認知缺失,使得人們對魚油配方改進一直缺乏有力的分子細胞生物學依據。其中,關鍵難題是缺乏實時測量細胞內脂肪代謝及其相關細胞器動力學手段。
針對脂肪代謝及其相關動脈粥樣硬化過程,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激發態質子轉移(ESPT)型熒光壽命探針以及影像測量方法。在正常生理狀態下,ESPT探針與脂肪酸分子無明顯相互作用;在激發態下,ESPT探針才可奪取脂肪酸質子產生壽命變化。這樣不僅實現快速可逆響應,而且不影響脂肪酸代謝和轉運等生理過程,為研究活細胞脂肪代謝提供了新手段。
通過上述細胞脂肪代謝定量化測量方法,研究人員對吞噬低密度脂蛋白的巨噬細胞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DHA可以降低約50%細胞內脂肪,可明顯抑制巨噬細胞分化為泡沫細胞,進而起到預防血管斑塊形成的作用。而魚油中另外一種重要成分EPA充當了脂質代謝“緩沖劑”,抵消了DHA的降脂作用,維持脂肪水平相對穩定。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發現為未來優化魚油配方、提升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效果提供了前瞻性指引。
(記者吳長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