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 位于秦嶺深山中的商州區閻村鎮磨溝村有一所小學,學校現在只有一個老師和兩個學生。盡管學校很“袖珍”且條件艱苦,但唯一的老師說,只要學校還在,他就會在這里堅守下去。
雖是師生但情同父子
5月24日,記者驅車沿著崎嶇的山路前行,經過多方打聽,終于尋到了在山溝中的商州區閻村鎮磨溝村西科大希望小學。
“小呀小兒郎,背著書包上學堂……”稚嫩的童音從院子一角的教室里傳出。透過教室的窗子記者看到,一間較大的教室里只在靠近講臺的地方擺放了兩張課桌,一名男孩正趴在桌子上寫字,而另一名看起來稍微小些的男孩則跟著老師在唱歌。20分鐘后下課了,劉念良老師拍著手上的粉筆灰走了出來,“不好意思,讓你們久等了,趕緊坐,趕緊坐。”
由于師資缺乏,2003年,當時34歲的劉念良從黑山鎮樊村學校調到磨溝村。“在這里10年了,和這山溝學校早有了深厚感情。”據劉老師講,學校以前叫磨溝村小學,1999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資對始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學校進行翻修后,名字就改成了西科大希望小學,現在學校僅有兩名學生,一個叫王盼龍,今年9歲,上二年級,另一個叫王小男,今年剛7歲,上一年級。“前幾年磨溝村小學還有上百名學生,隨著村民外出打工將孩子一同帶走等原因,現在就剩下兩個孩子了。”
“這兩個孩子不算是留守兒童,父母都在附近村鎮打零工,每天晚上就回家了,一般是早上六點多由父母送到學校,孩子中午步行回到距離學校一公里多的家里吃飯。有時候我也給他們做飯吃,整個學校就我們三個人,所以我不僅要把娃的學習照顧好,還要把娃的生活照顧好,每天早上的營養餐,都要到溝口去領。”兩個孩子的家都在磨溝村四組,有時候怕孩子回去不安全,劉老師會親自送他們。“回去的山路盡管不長,但不時有蛇等動物,萬一傷著娃咋弄。”在村民看來,劉老師和孩子雖然是師生,但情同父子。
老師盼更多孩子來上學
就在記者采訪時,兩個孩子準備去院墻外上廁所,劉老師連忙喊著“拿個棍子把路邊的草撥打撥打”。話音剛落不久,王小男就喊著跑了回來:“老師,有蛇,有黑蛇。”只見一條約兩米長的黑蛇鉆入路邊的草叢中。“家長把孩子交給咱了,就要給看好,時間長了都有感情了,像自己兒子一樣。”劉念良說。
記者在劉老師宿辦合一的房子內看到,一面墻上掛著愛心祝愿卡,上面寫滿了諸如“好好學習”、“健康成長”之類的祝福語。“這是學校里最溫暖人心的愛心卡,是西科大的學生支教時寫給孩子的。”劉老師說。據了解,西科大自從援建好學校后,就把學校確定為研究生支教基地,會經常派師生前來支教。“我們學校人多時,他們會派七八個人來呢。”
馬上就是兒童節了,當記者問及王盼龍和王小男以及劉老師有什么愿望時,調皮的王小男笑著說想要個遙控汽車和童話書。王盼龍較為害羞,他稱想去一次海洋公園。談及愿望,劉老師說希望有人能幫著維修校舍。“王盼龍可能下學期也不在這上學了,主要還是這里環境和條件不行,如果環境和條件好了,肯定會吸引在其他地方上學的一些孩子過來”。(張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