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記者 王濤 賈書章)高考是人生重要的轉折點,其成功與否關系到考生能否進一步接受高等教育,更關系到考生未來就業與職業生涯的發展。而高校招生依然看的是分數和填報的志愿。如何科學合理的填報志愿是考生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記者采訪了有報考專家之稱的商洛中學政教處主任李軍良。
正確選擇學校
李軍良告訴記者,首先要做好信息搜集、整理工作是關鍵。在填報志愿前,必須先分類收集各類有價值的信息,進行分析提取后應用到自己的志愿填報環節中。一般來說,高考志愿填報信息主要由高考政策信息、報考學校信息、報考專業信息、考生本人信息、本省招考信息、所在中學信息、目標高校所在省的教育政策等六部分構成。
如何初選目標學校和專業,李軍良說,近幾年,不少考生在填報志愿時,對院校所在城市的選擇帶有明顯的傾向性,熱衷于報考“天南海北”(天津、南京、上海、北京)等經濟發達地區的城市或其他沿海開放地區的院校,甚至一些發達地區的很多考生只認準本地高校,從而使某一地區的高校錄取競爭更加激烈。在志愿填報中考生和家長存在的這種濃郁的地域情結,對于高考成績在分數上沒有絕對優勢的考生來說,弊大于利。單純以地域為標準選擇高校可以說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在分數沒有足夠競爭力的情況下,不妨到西南、西北讀讀書。
就學校、地域之間如何權衡?他總結說,首先選擇較高層次的學校,與地域相比,本科學校的層次更為重要,它直接影響著學生未來的人生發展。選擇了層次高的學校意味著享受更多更好的大學資源,今后有更多機會到更大的平臺發展。例如,碩士或博士研究生錄取時,均要參考考生本科畢業院校;國內知名企業或高校、科研院所招聘、國外知名大學全額獎學金的頒發,更是以第一學歷是“985工程”大學作為基本門檻條件。如果學校層次相同,可以選擇心儀城市的高校。
合理填報志愿
李軍良提示,在填報志愿時,首先要強調的是第一志愿的重要性,因為每年很多高校錄取時,第一志愿就滿額,也就無所謂志愿院校梯度了。填報不妥當,即使超過一本線的分數,也可能跌到本科二批、專科層次,甚至落榜。所以填報時,一定要講究技巧,拉開梯度,慎重填報第二、三志愿。如果缺少梯度,二、三志愿就會形同虛設。同時要注意一些細節,比如對一些大學院校對應屆生與往屆生的限制、語種的限制、單科成績的限制、英語口語的限制、專業限制、身體條件限制等等。
而就冷門與熱門專業如何選取,他建議考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興趣特長和能力傾向、職業目標的專業。考生最熱門的專業并不一定最適合自己,最好的專業應該是最適合自己潛能發揮且感興趣的專業。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專業,不盲目趨熱避冷是專業選擇過程中的不變準則。
把握填報技巧
李軍良說,知分填志愿很容易出現“扎堆兒”現象。因為你雖然知道了自己的分數,甚至在全省的位次,卻無法知曉與你分數相近或在你之上的考生都報考了哪些院校。往年因為怕扎堆兒,也有考生家長填報志愿時總是琢磨別人的心思,到頭來,志愿選擇完全違背了當初的想法。一是找準考生的位置。知分填報志愿要求考生和家長從宏觀上分析情況。每年高考的試題難易程度、考生分數分布情況、報考情況都不一樣。不能單純以高考成績判斷考生的水平,更要結合考生的班級排名、校排名及本省同科類考生中的具體位置等因素。二是正確判斷高校的層次。考生填報志愿都要參考當地考試機構匯編的《招生錄取分數分布統計》,在使用時,不要僅參考一年的錄取數據,三年的數據都要認真分析,從中找出規律。考生分布密集的中間分數段更能如實反映該院校(專業)的錄取情況。三是實事求是,不要有攀比心理。考生要憑借高考成績、自己的位次、各批次提檔線為依據,結合自身的愛好、未來的職業傾向和家庭情況,理智地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院校和專業,不跟風,不攀比。尤其是對于實行(或某批次實行)順序志愿省份的考生來說,第一志愿填報一定要謹慎,盡量規避落榜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