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動力與機械學院面向全球公開招聘院長,最后有3人入圍。昨天,武大對3名候選人公開進行面試。
加拿大的“學術哥”
萬里之外遠程面試
昨天首先“亮相”的是來自美國GAMRY公司的“學術哥”張學元。這名42歲的加拿大籍華裔學者是位儀器化學家,他先后畢業于中國科學院和瑞典皇家工學院,目前在加拿大從事國家重大戰略性研究和核反應堆內的水化學與材料腐蝕研究,在相關領域發表論文20多篇。
上午8時50分,一位戴著眼鏡、身材微胖的中年男子出現在大屏幕上,原來,張學元很忙,他這次是遠程面試,在萬里之外接受武大各位教授的提問。他的話語間帶著一口濃重的山東濰坊口音。
自述完后便是提問。“你為什么來應聘?每年有多少時間到武大工作?你的妻子也會一起來中國嗎?”武大校長李曉紅首先發問。張學元稱,他會全職在武大工作,并且妻子也支持他的決定。
“如果沒有應聘上院長,你還愿意來武大工作嗎?”其他評委及教師代表紛紛發問。“我愿意來武大工作。”張學元堅定地回答。
現場提問“連珠炮”
學術牛人也“告饒”
第二位出場的是來自某重點高校的A教授(應本人要求隱去姓名)。A教授是位學術權威。
“如何處理學科發展與創新的關系,你覺得其中的難點是什么?”“武大動力與機械學院與你們學校的機械學院相比,有較大的差距,是什么吸引你來武大?”A教授顯然有備而來,只聽他侃侃而談:“大樹下面是好乘諒,但大樹下面也寸草不長。我到哪里,都是為了做一番事業。”
“你的科研水平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如果你過來的話,如何處理科研與管理的關系?”“你來領導這個院的話,主要是偏向上‘書架’(指專心學術)還是上‘貨架’(指把科研成果市場化)?”……
臺下的教授代表,連炮珠似地提出數個問題。A教授先是一愣,然后半開玩笑地“告饒”:“這么多問題,我都是50歲的人,不像年輕人。”
記者統計了一下,對A教授的提問,總共不下十個。
但A教授的回答還是讓臺下提問者頻頻點頭。“目前兩邊還是可以兼著的,國際上許多大家都是‘兩棲教授’,身兼數職。至于管理,應該是各行其事,靠團隊去管。”他還表示:“如果自己做出的決策,連續三次都是錯誤的,就應該引咎辭職,就得主動下臺。”話音剛落,贏得一片掌聲。
擔當院長職務
一般要三種能力
業內人士稱,一名合格、稱職的院長,不僅其本人在業界要有一定的地位,而且還要懂得管理,在吸引人才、引進人才方面也要有一定的建樹。從提的問題來看,武大這些教授問到了點子上,也確實有些尖銳,一般人肯定難以招架。
今年9月初,武大發出公告,面向全球招聘動力與機械學院院長、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和電氣工程學院院,引來眾多海內外學者報名。這已是武大第四次大規模面向全球招聘院長了。(記者 屈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