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誠聘,汽車銷售經理,月收入兩萬元。”這樣的招聘廣告足夠吸引眼球,不管你信不信,剛大學畢業的于波信了。可是老板口口聲聲說的,能夠讓公司進入“中國500強”的商業模式,卻至今沒讓于波看懂,而于波最后還損失了好不容易儲蓄起來的1.8萬元。
于波去年7月從重慶工商大學畢業,在校期間學的市場營銷。不過他一心想當公務員,連續兩次考試,都沒有考上。于波在父母的幫助下,進入到了一家私營白酒企業任銷售代表,底薪1500元,另外按銷售提成。公司的銷售形勢不好,于波雖然長期跑市場,經常與客戶喝酒應酬,不過還是因為沒有完成銷售任務,去年底與公司解除了勞動合同。今年春節后,于波又找了兩個工作,不過月收入都較低,還不到3000元。回到家里,于波經常被父母數落,“都這么大個人了,還吃住在家里。”
今年6月25日,于波在一家招聘網站上,看到一則招聘信息。上面的廣告詞很普通,就是“重慶某公司招聘汽車銷售代表三名,年齡30歲以下,學歷不限、能吃苦、善于和客戶溝通,月薪最高可達兩萬元。”廣告后面,留下了劉經理的聯系電話。
于波被打動了,立即給劉經理打去電話。劉經理讓他立即到石橋鋪華宇名都城的新立商貿有限公司去。
公司只老板一個人,還吃盒飯,卻稱要做成中國500強企業。
當于波匆忙趕到時,已是下午兩點半了。新立商貿公司只有30多平方米,里面坐著位穿西裝、打領帶,正大口吃盒飯的中年男子。這位自稱劉經理的男子說:“我們公司主要是購買二手車,然后租賃。你來應聘,就是按照公司的要求,購買便宜的二手車,然后將二手車以較高的價格租給客戶。這其中的差價,我們按比例給你返點,作為獎金。你明白嗎?”劉經理還稱,要把公司做成中國500強企業。
劉經理拿出一疊A4打印紙的資料給于波看,里面有一些車輛租賃的名單。于波想把資料拿回家看,被劉經理拒絕。他告訴于波,這些屬于內部資料,只能在公司內看。
老板稱二手車資料是絕密,不能外泄,要交1萬元保證金。
當晚于波回到家,在同學QQ群內請教了幾位同學。一位在深圳上班的同學稱,這一做法在深圳已經相當發達了。同學還恭喜他進入了這行。
同學的解釋讓于波開了竅,第二天他就趕到公司去。不過公司里還是只有劉經理一人,劉經理解釋稱,其他的銷售人員都到外面去跑銷售了。
隨后劉經理給了他一些二手車的資料,告訴于波,這些資料都是公司花了幾個月的心血收集到的。令于波感到意外的是,劉經理稱,“這些資料不能夠泄露出去,你得交1萬元的保證金。”
資料上的電話號碼,基本上不是空號就關機或無法接通。
于波豪不猶豫繳納了1萬元的保證金后,就按照公司發放的車輛資料,開始逐個聯系上面的銷售商。但是一天下來,他發現電話不是空號,就是關機,或無法接通,好不容易打通兩個,對方說車輛已經賣掉。
三天下來,于波只聯系到一位賣二手本田車的唐某。唐某稱這輛2009年11月購買的本田車,行駛了4萬公里,要賣18萬元。于波將車輛售價反饋給了劉經理。劉經理稱,二手本田車很好出租,手上有兩家租車行都爭著要租這車,有家開價一個月9000元。劉經理同時建議于波出錢,購買這輛車的部分產權,到時候按比例分。
于波動員朋友盧某花1.8萬元。劉經理遂以新立貿易名義,同他簽了合同,約定盧某占車產權10%。而且委托新立貿易幫他出租,結算每三個月一次。今年9月盧某得到了2700元的“租金”。
劉經理又拿出一本內部資料,要求于波交8000元的保證金。
隨后劉經理又給了于波一本“公司的內部資料”,里面仍然有一些二手車的資料和銷售人員名單。劉經理要求于波給8000元的保證金。
不過這本寫著40多個車輛信息的“內部資料”,其中一半電話關機,剩下有的沒有人接聽。由于生意不太好,于波8月初又應聘到一家廣告公司當銷售。國慶節后,于波再到新立商貿公司上班時,發現大門緊閉,劉經理的電話也無人接聽。
于波這才覺得自己被騙了,10月19日他到楊家坪派出所報案。
目前,警方正在對此案進行進一步調查。(重慶晨報記者 李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