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對于國人來說,學英語,考托福、雅思、GRE已經不是新鮮事了。而與此同時,對于老外,中文學習也越來越重要,最近幾年,被稱為“留學中國的通行證”、“中國托?!钡臐h語水平考試也成了香餑餑。
在今年,漢語水平考試考生達到37萬人次,歷年累計達188萬人次。截至今年年底,全球漢語考試考點超過800個,遍布108個國家和地區。為什么最近十年漢語考試發展如此迅速呢?
外界分析有三大原因:第一,乘孔子學院的東風??鬃訉W院自2004年建立,推動“漢語熱”在世界各地持續升溫。
第二,漢語考試本身內容和理念的不斷完善,形成了漢語水平考試、漢語水平口語考試、商務漢語考試等品牌考試,同時面向各類漢語學習者提供多樣化考試服務。
第三,漢語考試加強了自身現代化、網絡化的發展步伐。考試形式發展為紙筆、機考、網考相結合,而服務手段全面網絡化,初步形成了面向全球的漢語考試服務體系。
那么,對于老外來說,學習漢語的主要動力是什么呢?又是什么人在參加漢語水平考試呢?首先去澳大利亞看一看, 《全球華語廣播網》澳大利亞觀察員胡方告訴我們,在澳大利亞,中文是不少學校的高考科目。
胡方:澳大利亞人不管母語是什么,多多少少都會說一兩句中國話。比如“你好”、“恭喜發財”。在澳大利亞學習中文的人非常多,特別是自從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這一位能夠把中文說那么好的西方領導人上臺之后,澳大利亞整個全國更是掀起了一股學習中文的熱潮。中文作為一種外國語言,在澳大利亞可以作為高考可選科目的,不單單是從小出生在澳大利亞華裔的學生會把它選擇為高考科目,甚至還有一些澳大利亞本地的白人小孩也會選擇中文作為自己的外語來進行高考。尤其是有一些家里邊有經商背景,特別是和中國有經商背景的家庭的當中的小孩,更是會非常熱衷于學習中文。比如從澳大利亞來到中國的大男孩,他就是目前在廣州發展,現在主持節目、當導演、錄歌曲、拍廣告而且還想要發中文唱片。
在澳大利亞本地的很多職場上,你也會發現金發碧眼的澳大利亞人卻講著一口流利的中文。這主要是因為在招聘的時候,很多跨國公司在招聘條件當中就設定了不單單是英語流利,同樣也需要中文流利。在這樣的招聘條件誘惑之下很多人就開始努力學習中文了。
視線轉向南美國家,在那里,會寫方塊字,會做中國菜肴,是非常時髦的事情。學習漢語,不僅因為中國在全球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也因為這是不少人興趣所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前駐南美記者王覺眠作出介紹:
王覺眠:方塊字、中國的風水和中國菜,對于遠在地球另一頭的阿根廷人來說是非常神秘的,是可以來標榜自己品位和與眾不同的。就好比在我們中國,一個人學習意大利語和學習地中海的菜肴這也是可以在朋友圈里小小炫耀一下的事情。在阿根廷我認識不少學習漢語的學生,他們學習的目的千奇百怪,比如說想知道自己應該選什么樣的中國字紋在身上、想學做中國菜、想找一個中國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還有一個人表示他非常喜歡唐詩,想讀懂唐詩,問我需要學幾年的漢語?我說我真不知道。這些可以被歸為興趣一族,這些人的特點是學習起來有點隨性只選自己感興趣的點來學習,很多時候,學會了幾句問候的話就覺得自己可以在親友面前表演一下了,就不會再繼續學了,這類的人占大多數。
還有一類人,年輕、有想法、有眼光,覺得事業的未來發展在亞洲,學習好漢語可以自己將來在商界的發展增色不少,所以他們也選擇漢語作為第二外語來學習,他們會一直跟著課程走,下課以后會積極的和老師練習對話,他們對中國一切都很感興趣,甚至打算去中國的公司實習。他們是參加漢語考試的主力軍,但這類學生的數量不多1/20都沒有。
和中國有很深文化淵源的日本,人們學習漢語的動力又來自于哪里呢?《全球華語廣播網》日本觀察員黃學清這樣說:
黃學清:在日本,學習中文的人有很多據說有200多萬人。根據文部科學省2009年的調查,開設英語以外的外語的高校有2000多所,其中開設中文的高校最多,有831所,學習的人數接近2萬人。除了大學在一些高中也開設了第二外語,中文課程非常受歡迎。因為報名人數太多,有時候還需要進行抽簽。
此外,還有專門的中文學校、私塾,地方政府辦的學習班等等,走在日本的辦公區、商業區經常可以看到中文教室的廣告,中文水平鑒定考試也非常紅火,書店里有大量的考試參考書,HSK考試在日本有27個主要城市開設了考場。每年有4次的考試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