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鍥而不舍,每年都要咬出“十大語文差錯”。作用呢,不客氣地說,甚微。關鍵是沒有形成一種對語文差錯人人喊打的氣勢,有的還在容忍甚至是縱容。26日短評《“十大語文差錯”是對語文濫用的警示》說得不錯。但需要大家都動起來,不能僅靠《咬文嚼字》一家孤軍奮戰。
惡搞語文特別是惡搞成語的現象比比皆是,高考期間,北京大報有這樣的標題——《北大清華炙手可熱》,這是罵還是贊?舊中國汽車靠進口,里程、時速都用英里即“邁”計算。現在的國產汽車、進口汽車都用公里計算,有人卻也把公里說成“邁”,不見有人糾正,卻有權威為之“護航”,辭典對“邁”的注釋一直是:邁即“英里/小時”,1邁即1英里=1.6093千米(公里)。可《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中對“邁”的注釋做了修正:“英里,用于機動車行車的速度,每小時行駛多少英里就叫多少邁,也有把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公里)叫多少邁的:以80邁的車速行駛。”辭典本應糾正差錯,卻讓差錯合法化,這又是為何?
世界幾種古老文字,大多消失了,漢字仍碩果僅存,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這是中國的驕傲,炎黃子孫對漢字漢語應該敬畏。人人都應重溫人民日報62年前的社論:《正確地使用祖國的語言,為語言的純潔和健康而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