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再有一個月就到了畢業季,目前這個階段有很多的畢業生都在準備論文。為了規范論文管理,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避免抄襲剽竊,“論文查重”也就是通過軟件來檢測抄襲率,已經成為學校論文檢查審查的重要一環。教育部出臺的“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于去年1月實施,其中就規定,論文查重率高者,將會面臨取消學位申請資格、注銷學位證書、開除學籍等處分。
在這樣的嚴要求下,不少畢業生選擇提前在網上購買檢測軟件,先于學校進行一個“自檢”,那么隨著學生們對“查重”軟件的依賴,網店生意非常的火爆,有的店30天內交易量達到了6萬余件。那么,軟件“查重”真的靠譜嗎?
進入五月,又到了一年一度高校畢業生上交畢業論文的時間,為嚴把教育質量關,教育部門曾要求高校引進“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對畢業論文進行反抄襲檢測。為使自己的畢業論文“一次通過”,東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2014年應屆碩士研究生李明艷就在網上購買檢測軟件進行“自檢”。
李明艷:首先寫完論文最擔心的就是能不能通過,所以我就會找一些地方檢測,看看那個重復率、相似度是多少。當相似度特別高的時候,這樣的話我就會再對論文進行修改。然后再檢測,一直到達到學校的那個標準為止。如果學校要求20%的話,那我們在外面檢測的話,最起碼要得達到10%以下,這樣我們心里頭才能有個數、才能有個底。
防抄襲檢測軟件到底有多大實用價值,真的可以鐵面無私的檢測到抄襲內容嗎?河南一位長期帶畢業班的朱教授認為,檢測軟件畢竟是通過電腦來檢測,學生將抄襲的內容蓋頭換面,照樣可蒙混過關。
朱教授:學校用這個軟件沒有多大意義,我跟你說,那個東西可以規避。比如說你寫一段話我引過來了,如果是一個字不改,一檢測就檢測出來了,但是我把那個句子換個句法,個別的詞給他改動一下,他檢查儀都檢測不出來了,它不是萬能的。
既然查抄襲軟件并非萬能,那么面對畢業論文的“重復率”和“相似度”,學校又將如何界定論文是否涉嫌抄襲?對就業壓力繁重的本科生而言,以論文作為畢業考核的模式是不是需要改變?
據了解,目前提供論文檢測的機構主要來源于三大中文期刊數據庫,即中國知網論文檢測系統、萬方論文相似性檢測系統和維普通達檢測系統。如果論文中的段落相似度達到30%以上的,即定為不合格,不能參加畢業答辯,要求重寫或者修改。國家對博士生、碩士生論文抽檢規定愈發嚴格,也意味著在讀研究生要以更加嚴謹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學術成果。中國教育政策評估與研究中心主任勞凱聲認為,判定論文抄襲要根據學生實際理論層次并結合面談綜合評估。
勞凱聲:一般來說作為一個本科生因為他的專業話語、專業思維方式都還在建構的過程當中,因此有一些模仿的痕跡這是可以的,它和整段整段整篇整篇從思路到觀點都去竊取別人論文的成果這是完全不一樣的。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方面是國家對論文原創性的高標準嚴要求,另一方面卻是畢業論文抄襲方式的改變和抄襲隱蔽性的增加?!坝^點可借,文字不可貼”的基礎要求往往遭遇忽視,對于論文寫作中常常可見的敷衍了事現象,河南南陽師院學生小朱解釋說:“現在忙于找工作,寫論文的時間就是少了”。大多數本科生因為就業壓力,寫論文往往抄襲、拼湊,敷衍了事;而作為“把關人”的老師,由于還要應付博士、碩士的畢業論文,所以本科生的論文輔導和答辯,難免走過場。而對于論文所代表的理論概述與工作所代表的社會實踐之間的平衡問題,長春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教師李萌說:
李萌:論文是什么,論文是一個學術研究的東西。本科教育其實都是針對專業性的,他做學術研究本身就不在教學研究當中有所體現,那么論文就成了他們這四年當中,沒學過然后還要寫一篇的東西。比如說像我們這個專業,我就覺得做一篇學術性的論文,不如說他拿一個實實在在的一個創新的作品來更說明問題,他論文寫的再好,你說他上臺的時候說不出話來,那他主持人怎么當啊。但是我們相信,如果他能上臺說的好,他這個論文只要他用心,他一定能做好。所以說單純拿這個論文去衡量這個孩子是不是在這個專業上,能夠達到了畢業的標準,我覺得現在還是挺片面的。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戴建業曾在自己博客中寫道:“在所有走過場教育中,最難堪的是本科生畢業論文答辯,大多數專業應該取消畢業論文”。“學生應付、老師對付”,本科生論文答辯儼然成為了一場半真不假的“逗你玩”。畢業論文答辯還有必要嗎?有沒有其他的考核標準和方式? 對于學生的困惑和畢業論文所面臨的尷尬,中國教育政策評估與研究中心主任勞凱聲表示:
勞凱聲:論文就是在自己所學習的專業方面的專業知識,專業思維、專業方法等等這些方面的一個標志,所以做論文應該說還是一種比較普遍的方法,以我自己培養本科生的經驗,我認為本科生做論文對于他們來說是一個專業素養提高的一種非常必要的過程。讓他知道作為一個專業的人士,他怎樣去思維、怎樣去表達、怎樣去解決問題,當然這個現在大學生要找工作,因此對做論文可能就會有偷工減料或者注水等等這樣的做法,但是這并不能表明做論文這件事情本身是錯的,或者可以取消。(記者 孫魯晉 實習記者 李虹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