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國高考將于6月7日至9日進行,江蘇今年共有42.57萬人報名參加高考,分布在全省13個考區280個考點14053個考場,較2013年的44.86萬人減少了2.29萬人,減幅為5.1%。目前,高考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全部就緒,江蘇省教育考試院昨發布考前相關提醒。
文科史政組合多,理科物生超過物化
從報考生源看,應屆高中生是報考的主力軍,占高考人數的90.5%,往屆生和社會考生比例已減少至9.5%左右。從報考類別來看,我省考生生源結構總體保持平衡,與招生計劃更加匹配。其中,文科類11.38萬人,理科類23.00萬人,藝術類7.22萬人(含兼報生),體育類0.90萬人(含兼報生)。文、理、藝、體考生占報考考生的比重分別為26.7%、54.0%、17.0%、2.1%,與2013年相比,文科考生上升1.0%,理科考生下降0.9%,藝術考生下降0.1%,體育考生持平。從選修科目來看,史政組合和物生組合分別是文、理考生的首選。文科考生中,史政組合占67.5%,史地組合占27.4%;理科考生中,物生組合占47.1%,物化組合占45.1%。
今年,來蘇務工就業人員隨遷子女在我省報名參加高考的人數大幅上升,共有3002名隨遷子女在我省報名參加高考,相比去年的347人,增加2655人。
今年我省進一步完善高考通訊和網絡指揮系統,完善了應急事件的處理機制。高考期間,省、市、縣(市區)、考點四級高考通訊和網絡指揮系統,將處于24小時暢通狀態,確保迅速、妥善、規范地處理各類突發事件,確保考生順利完成考試。各地教育考試機構聯合公安、交通、衛生、氣象等多個職能部門,對考點周邊的治安情況、交通狀況、飲食衛生等方面進行了集中治理,凈化考點周圍的環境,并對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制定了嚴密的應急預案。
從2012年起,我省高考已全部在標準化考點實施。今年,我省進一步優化措施,對標準化考點的五大系統等重要設施進行了拉網式檢查,對考點設施進行了優化升級,對考試全過程進行監控錄像。考試結束后,還將對錄像資料進行回放。根據教育部規定,錄像回放中如發現考生有違規行為,也將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進行處罰。
進考場不能攜帶手表和手機
省教育考試院提醒廣大考生注意:(一)準確把握進場時間,語文、外語科目考試考生進場時間為開考前30分鐘,其他科目考生進考場時間為開考前25分鐘。要特別注意的是,外語科目開考前15分鐘起,遲到考生禁止入場;其他科目開考15分鐘后,遲到考生禁止入場。
(二)攜帶的物品必須符合相關規定:一是考生進場時,監考教師會使用金屬探測器對考生進行檢查,請考生不要攜帶規定以外的物品進場,不要隨身攜帶金屬物品,盡量不要穿戴含有金屬飾物的服飾,這樣可以節省檢查時間。二是考生答題時,要使用質量過關的2B鉛筆,如使用假冒的2B鉛筆作答,灰度不夠,會影響掃描的質量。要在答題卡規定的答題區域作答,在試卷、草稿紙及規定區域以外的地方答題一律無效。三是考生不要佩戴手表參加考試,否則將按照違規處理。考場里設置了電波鐘,為考生作答提供時間參考。考試開始、結束的指令以考點統一發出的“開始”、“結束”信號指令為準。四是考生不要攜帶手機等通訊工具進入考場,否則一旦開考,不論手機是否開機、是否使用,一律按考試作弊處理。此外,除外語科目外,筆試一律用現行規范漢語言文字作答,否則答題無效。
今年各類高招已處理76名違紀生
考試期間,我省各地將充分發揮高考標準化考場的作用,利用身份識別系統、防控作弊系統、視頻及網絡監控系統,強化考試組織管理,對考試全過程進行實時監控,有力地打擊違規行為。對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也加大了,特別是針對使用手機、無線電通訊設備等現代化手段以及替考等違規行為,做了明確的規定。考生一旦有上述作弊行為,不但該科目成績取消,而且其本年度報名所參加考試的各階段、各科成績均無效。
據悉,在2014年已經結束的普通高校招生各類考試中,我省已經對76名違紀、作弊考生按《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進行了相應處理,其中,高職院校單獨招生27人,美術專業省統考9人,音樂專業省統考2人,體育專業省統考2人,藝術類校考32人,體育單招4人。
省教育考試院再次提醒廣大考生,對高考中出現的各類作弊行為,將按照教育部33號令相應條款,取消高考報名的各階段、各科考試成績。對組織團伙作弊,向考場外發送、傳遞試題信息,使用相關設備接收信息實施作弊,或者偽造、變造身份證、準考證及其他證明材料,由他人代替或者代替考生參加考試等嚴重作弊行為,除當次報名參加考試的各科成績無效外,還將視情節輕重,同時給予暫停參加高考1至3年的處理;情節特別嚴重的,可以同時給予暫停參加各種國家教育考試1至3年的處理。違規考生的基本信息、違規事實等信息,都將被記入《國家教育考試考生誠信檔案》,供高等學校、招生單位和用人部門查詢。
目前,高考詐騙事件比往年有所上升,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及家長升學心切的心態,采取以下三種方式進行詐騙:一是聲稱可以獲得高考試題和答案,二是聲稱可以提供“高科技、高性能、不會被發現”的作弊器材,三是許諾可以代考、替考。考生和家長應安心備考,不去理會社會上特別是網絡上流傳的謠言,避免浪費時間和金錢。(通訊員 沈考宣 揚子晚報記者 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