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價值觀可以不同,但公民的權力和權利卻是相同的。當你的價值觀不被別人接受,還無法成為社會共識的時候,你不能強行把別人架到自己的坐標系中去考量、去非議、甚至打擊。
去年遼寧高考文科狀元劉丁寧,曾被香港大學以70多萬港幣獎學金招至麾下。不料,這個小姑娘感覺不適應港大氛圍,反而更憧憬上北大的夢想,毅然辭別港大,選擇復讀?!盃钤獜妥x”有了結果,劉丁寧今年再度以666的高分奪得遼寧省高考狀元,即將圓北大夢。
劉丁寧的選擇和她一起,迅速成為網絡議論的焦點,有人說香港大學更加國際化,而北大已不是蔡元培時代的北大。也有人不屑地說再怎么得狀元,都只是“高考機器”,甚至有人說其“有病”。對于種種質疑,劉丁寧給出的理由是,主觀上她想追尋更純粹的國學,覺得到北大中文系更適合;客觀上,港大網上學習時間長,眼睛不太能適應。
我不知道,劉丁寧為什么一定要回應。如果非有這個必要,“干卿底事”這四個字便足矣。
一個人的選擇和愛好,是他個人的權利;讓自己具備選擇的可能,是自己的能力,前者應該受到最起碼的尊重,后者可以讓更多人所嘆。不管是出于“公心”,還是羨慕嫉妒恨的原因,每個人的自我選擇別人都無權置喙。至于話題所引出的應試教育、高考制度、大學機制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劉丁寧更是沒有責任去做任何解釋。
但是,在現實當中,很多人習慣于用自己的價值觀去評價、約束和要求別人,并在無意識中越過了權力邊界。近期處于輿論漩渦中的廣西玉林狗肉節就是典型的例子。
作為社會個體,誰也沒有權力去妨礙別人正當的權利。愛狗之心,是人之善良本性的體現,本應是正能量。但當前法律并沒有禁止他人吃狗肉的自由和權利,所以,救狗者沒有任何權力去阻止別人吃狗??墒牵瑦酃氛邊s似乎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采取了種種過激的行動去救狗,甚至不惜跨越了法律邊界。最終的結果呢,就是更加嚴重的對立和更加狗血的結果:玉林狗肉節在爭議中越來越熱。
人的價值觀可以不同,但公民的權力和權利卻是相同的。當你的價值觀不被別人接受,還無法成為社會共識的時候,你不能強行把別人架到自己的坐標系中去考量、去非議、甚至打擊。上港大好還是上北大好,劉丁寧沒有妨礙任何人,不管你能不能理解,請先多一些善意的尊重。你愛狗,他吃狗,也都是各自的堅持和選擇,如果你非要讓別人接受自己的主張,有的是理性和溫和的方式,何必如此劍拔弩張,跑到人家門口去對峙,沖突或矛盾能不激化嗎?所以,請理智些?。ú虒幍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