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霞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學校、教師都在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著力加強課堂教學、做好課后服務,給學生減負、為家長松綁,積極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在實踐中進行有益探索,努力做到“減負”不降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雙減”減的是“量”,目的是提“質”,即提升育人質量,實現高質量發展。
首先要有高質量的教育目標。我們要堅持目標導向,按照全面發展要求,實行“五育并舉”,著力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公民素養、合作與交流能力、自主發展能力、信息素養,培養具有科學理性精神、民主法治精神、創新創業精神的接班人。要把學生從機械作業、重復作業、題海戰術、唯分數、唯升學中解放出來,把學生從片面發展、被動發展中解放出來,讓學生有自主的時間和空間去實現更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其次要有高質量的教學。教育部門要根據培養目標的重點來確定教學內容的重點,作業的減量與優化、課后服務的內容與形式,都應該與培養學生素養對標對表,體現鮮明的素養導向。課堂教學要提升質量,就要解決教學方式相對單一、低效和學生課業負擔重等問題,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運用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等現代教學方式,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興趣愛好,讓學生成為能夠獨立思考、學習探索、積極創新的人才。
再次要有高質量的教師隊伍。“雙減”對教師的能力、動力、體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加強教學基本功和教學技能訓練,自覺堅定終身學習理念,多些閱讀、多些思考、多些研究、多些積累,拓寬文化視野,夯實專業知識,把握教育規律,提高育人本領,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人。
總之,在持續深化“雙減”工作中,我們要順應新要求,樹立新理念,探索新教法,全過程推進提質增效,努力把學生從作業和考試中解放出來,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