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根地方搞科研 立足產業謀轉化
原標題:扎根地方搞科研 立足產業謀轉化浸泡、發酵、過濾……一系列工序過后,金黃的玉米經過齊齊哈爾大學科研團隊與企業攜手裝配的生產線,變成了玉米漿營養促長液。齊齊哈爾市是黑龍江省的玉米主產區。…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3-13 -
“小院”里有大文章(一號文件連連看⑥)
日前,在浙江金華金東區澧浦花木城蝴蝶蘭培育示范基地,省科技特派員在指導花農科學控制大棚溫度。楊梅清攝(人民視覺) 3月8日,在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曲村農業科技示范基地,農技人…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時間:03-13 -
在鄉村沃土彰顯青年擔當
前往鄉村調研,增長本領才干;堅守科研實驗,勇攀技術高峰……剛剛過去的寒假,許多大學生積極投身基層社會實踐,在廣袤大地上拓寬視野,且行且思,為社會發展淬煉青春“三色”。 人民網特別推出“青春在火熱實踐中閃…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時間:03-13 -
完善協同育人機制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原標題:完善協同育人機制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努力培養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完善拔尖創新人才發現和培養機制,建設基礎研究人才培養…
來源:科技日報 時間:03-13 -
最新!2024年研考國家線發布
人民網北京3月12日電 (記者孫競、李依環)今天,教育部發布《202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國家分數線)。各招生單位根據《202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時間:03-12 -
支持中西部地區醫學類高校中外合作辦學
原標題:支持中西部地區醫學類高校中外合作辦學解 軍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醫科大學校長國際交流合作是高校的五大職能之一,其目的在于促進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高校“走出去”,積極主動地與世界各…
來源:科技日報 時間:03-12 -
擁抱前沿技術 開辟生命科學新賽道
原標題:擁抱前沿技術 開辟生命科學新賽道“過去中醫‘望聞問切’,研判在心里,現在信息技術能夠把診斷經驗轉化為客觀化、標準化的中醫檢測數據。”3月6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告訴科技…
來源:科技日報 時間:03-12 -
鍛造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新論)
金融業是人才和智力密集的行業,推動我國金融改革發展需要大批金融人才建設金融強國,人才是基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金融強國應當具備的…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時間:03-12 -
致力突破 增強發展新動能
原標題:致力突破 增強發展新動能 “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的先進生產力,特點是創新。從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到大數據,縱觀近年來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無一不是科技創新引領推動生產力革新突破…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3-11 -
第三場“委員通道”關注創新人才培養
原標題:第三場“委員通道”關注創新人才培養“當下,通用人工智能已成為全球科技競爭的一個制高點。”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朱松純委員認為,要贏得這場科技競爭,關鍵在人才。3月10日,9位委員走…
來源:科技日報 時間:03-11 -
多措并舉 鍛造新質生產力
原標題:多措并舉 鍛造新質生產力 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韓杰才代表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3-11 -
超前布局 做好創新大文章
原標題:超前布局 做好創新大文章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楊賢金代表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高等教育發展必須與國家戰略同頻共…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3-11 -
張婧婧代表:打造中外文化交流平臺
原標題:張婧婧代表:打造中外文化交流平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提高國際傳播能力”。景德鎮陶瓷大學國際學院院長張婧婧代表表示,要向世界闡釋推…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3-11 -
北航舉行女教授與杭州中法航空學院學生面對面交流活動
活動現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供圖人民網北京3月8日電 在第114個“三八”國際婦女節來臨之際,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組織開展女教授與杭州中法航空學院本科生面對面交流活動。據介紹,本次活動以“凝聚‘她’力…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時間:03-08 -
專訪鄭慶華:人工智能賦能創建未來教育新格局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人工智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校長鄭慶華在接…
來源: 時間:03-08 -
我科學家揭開螢火蟲成蟲發光器發育的關鍵機制
原標題:我科學家揭開螢火蟲成蟲發光器發育的關鍵機制 記者從華中農業大學獲悉,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付新華教授團隊揭開了螢火蟲成蟲發光器發育的關鍵機制,為發光昆蟲的發光及閃光控制研究提…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3-07 -
鍛造“特色融合”辦學核心優勢
原標題:鍛造“特色融合”辦學核心優勢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州大學校長李蓬代表認為,辦好世界一流大學,需要錨定高水平綜合性…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3-07 -
加快補齊中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發展短板
原標題:加快補齊中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發展短板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優化學科專業和資源結構布局,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增強中西部地區高校辦學實…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3-07 -
科技成果助生產
原標題:科技成果助生產 “高校要充分利用國家大學科技園的平臺優勢,加速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系統解決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和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最初一公里’問題。”3月6日的福…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3-07 -
培育創新型人才
原標題:培育創新型人才“高校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育、科技和人才的關鍵交匯點,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培育面向未來的創新型人才,是高校服務國家戰略的重要著力…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3-07 -
鄒聯克代表:加快補齊中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發展短板
原標題:加快補齊中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發展短板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優化學科專業和資源結構布局,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增強中西部地區高校辦學…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3-07 -
王成斌委員:實現更多“從0到1”的原始創新突破
原標題:實現更多“從0到1”的原始創新突破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基礎研究系統布局,長期穩定支持一批創新基地、優勢團隊和重點方向,增強原始創新能力。當前,基礎研究對于搶占未來新興產業制高…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3-07 -
歌唱家廖昌永:人工智能無法取代藝術家
原標題:(兩會訪談)歌唱家廖昌永:人工智能無法取代藝術家中新社北京3月5日電 題:歌唱家廖昌永:人工智能無法取代藝術家作者 張楊彬面對“AI(人工智能)是否會取代音樂家”的問題,全國政…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03-06 -
把培養青年科技人才作為長期的戰略性工作
2023年全國研發經費投入超過3.3萬億元,在量子技術、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把對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性工作……在5日舉行的十四屆…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時間:03-06 -
勇于擔當,培養更多拔尖創新人才
原標題:勇于擔當,培養更多拔尖創新人才 【兩會專訪】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浙江大學黨委書記任少波委員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作為我國高等教育“排頭兵”的一流大學應明確責任擔當,…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