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特約記者 司 古
一種外形獨特的飛行器25日將進行首次超高速飛行試驗。最新一期美國《航空周刊》透露,美國空軍25日將進行X-51A“馭波者”無人飛行器的首次高超音速飛行試驗,預計最快速度能達到6倍音速。作為美國“一小時打遍全球”計劃的重要部分,未來“馭波者”很可能成為著名的“戰斧”巡航導彈的接班人。
報道引用美國空軍發言人查理.布林克的話說,X-51A將被掛在B-52戰略轟炸機上,在加利福尼亞南部高空進行試驗。“按計劃X-51A將依靠一臺超燃沖壓噴氣發動機自主飛行5分鐘,它將被加速到6倍音速,飛行過程中X-51A把飛行數據傳送到地面站,最后無人機會墜入太平洋并解體。”布林克透露,這次飛行試驗將有望取得比以前所有類似高超音速飛行試驗總和都要多的信息和數據。他強調,這次試驗的重要意義是以前不能比的,美國空軍2004年曾用X-43試驗機進行過一次高超音速飛行試驗,但只持續大約10秒鐘。
據介紹,X-51A是美國空軍研究試驗室和國防部預先研究計劃局合作的實驗項目。它頭部扁平,充分考慮到高速飛行時的空氣動力學需求,外形借鑒了宇宙飛船和巡航導彈的特點。X-51A利用B-52轟炸機掛載升空后,在1.8萬米高度先依靠火箭助推器加速到4.5倍音速,然后啟動超燃沖壓噴氣發動機,繼續加速到6倍音速并持續飛行數百公里。美國空軍研究試驗室負責人查理承認,X-51A項目主要目的就是在2015年開發出新型“快速打擊”導彈。
美國軍方認為,高超音速攻擊武器是攻擊“時間敏感性目標”的有效手段。所謂“時間敏感性目標”,即那些快速出現而又快速轉移和藏匿的目標。依靠強大的情報和偵察能力,美軍往往能準確捕捉到它們的位置,但等到攻擊武器飛來時目標卻已轉移。美空軍認為,目前精確遠程打擊的問題已經解決,如何實現快速打擊才是當務之急。美軍現役“戰斧”巡航導彈的最大射程雖然超過3000公里,但最高飛行速度只有每小時880公里,如果要打擊2000公里外的目標,要飛行兩個多小時,足以讓目標有充足時間轉移或藏匿。1998年8月20日,美軍“林肯”號航母戰斗群曾向阿富汗東部的“基地”組織營地發射“戰斧”巡航導彈,希望能消滅拉登,但等到“戰斧”飛臨目的地上空時,拉登已逃走近一個小時。
如果X-51A的高超音速飛行技術得到應用,采用該技術的新型巡航導彈飛完2000公里只要10多分鐘,能夠大幅縮短發現和命中之間的時間差,提高毀傷概率。此外,它的速度高達6-7倍音速,飛行軌道也不同于容易發現和計算的彈道導彈,將對防御方造成很大困難,現有防御系統很難反應過來,即便能夠及時反應,也難保證攔截成功。這都將進一步提高新巡航導彈的打擊成功率。
X-51A與之前曾引起轟動的X-37B、“獵鷹”等高超音速飛行器都屬于美國“全球快速打擊”計劃的組成部分,只是它們的分工略有不同:前者是直接發動攻擊的巡航導彈,而后兩者則類似于穿梭于太空中的空天飛機。美國“安全世界基金會”日前公布關于X-37B的報告,詳細分析它的用途。報告認為,X-37B最可能用作快速反應空天飛機,在太空搜集情報,或作為傳感器和衛星部件的測試平臺,而不是直接充當武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