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感知體系對抗
物聯網支撐實現戰場全維可視
進入新世紀以來,信息柵格技術、云計算技術、移動寬帶技術,尤其是物聯網等一系列新興技術迅猛發展,無疑為信息化戰場實現全維信息感知展示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所謂物聯網,是利用智能識別技術、無線數據通信技術等新興科技產業群,為人機系統中每一件物品建立全維的、開放的標識代碼,并通過互聯網實現物品自動識別和信息互聯共享,從而真正構建起能夠覆蓋萬事萬物的全維信息感知運行體系。所以,物聯網技術正在孕育一場重大變革。
當前,世界軍事強國已然靈敏地嗅到這股巨大變革浪潮的氣息,開始紛紛制定新標準、研發新技術和推廣新應用,以期在新一輪軍事斗爭中能贏得先機,目前包括美國、歐盟等國家和組織,均競相推出了頂層戰略發展計劃。
據外電披露,目前美軍在全球范圍部署了超過數萬臺射頻識別技術設備,戰時運用這些先進技術甚至可以隨時實現“全維可視”“全程可視”。據稱,海灣戰爭時如果美軍能夠運用上這些新技術,其聯合作戰保障情景將發生重大改觀。所以,在各國積極應對世界新軍事變革的形勢下,精確、可靠、高效的聯合作戰全維信息感知體系構建與運用,定將成為現代兵家制勝的有力手段。
讓聯合作戰體系“單向透明”
信息化戰爭中,非線性、非對稱的特點極為突出,戰場空間往往會凸顯出“單向透明”。然而,全維信息感知體系的構建以及物聯網等新技術的運用,猶如一座尚未探明儲量的巨大“富礦”,它們既可以成為聯合作戰與保障體系構建的重要基礎支撐,又可以成為彌補諸多不足的重要戰略資源。
比如,隨著射頻識別技術和智能傳感技術等突破與應用,通過物聯網能夠為自動獲取在儲、在運、在用物資信息,提供便捷靈活的解決方案,能夠在各種軍事行動全過程中,實現準確的時間、準確的地點、向準確的作戰部隊提供準確的作戰保障,從而避免冗雜物資涌入作戰地域,造成不必要的混亂和浪費。并根據戰場態勢的隨時變化,可以預見性地做出決策,全面提高自適性聯合作戰保障能力。
基于全維信息的感知體系,具有顯著的數字化和網絡化結構特征,不僅抗干擾抗攻擊能力強,而且可以確切了解物資從工廠到前方散兵坑的全程圖景,全面掌控從作戰任務到優化路線的全程圖景,使聯合作戰保障行動與整個信息化戰場環境高度融合,實現戰場信息全網可知可視可控,從而奪取戰爭制勝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