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結束后,美國一直在根據未來戰爭需要不斷調整兵力規模。近年來,美國經濟持續下滑,國防預算大幅削減。為了實現“減錢不減戰斗力”的目標,美國“防務戰略指南”要求美軍利用技術、聯合和網絡方面的優勢,建設一支規模更小、適應能力更強、技術先進、反應敏捷、戰備程度高的未來聯合部隊。據此,美國各軍種對自身規模結構做出調整。據樊高月介紹,美軍轉型中各軍種兵員比例變化不太大,裁減兵員的總趨勢是裁減陸軍和陸戰隊。從2012年到2016年,美國陸軍將裁減8萬人,陸戰隊將裁減2萬人,海軍裁減7艘導彈巡洋艦、空軍裁減9900人。
在裁減軍隊規模的同時,美國將把60%的??毡Σ渴鸬絹喬貐^。美國加強了關島軍事基地建設,使其能夠起降B-1、B-2和B-52戰略轟炸機,成為4大海外戰略轟炸機前沿基地之一。美國還取得了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國軍事基地的使用權。此外,美國還在西太平洋地區增加了一個航母戰斗群、部分水面艦艇和核攻擊潛艇,并在東亞濱海地區增加特種作戰部隊數量,提高其作戰能力。
不過,美軍的編制有時也存在軍種比例失衡、影響作戰運用的問題。例如,在轉型初期,美國削減陸軍規模,加強??哲?。但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中,陸軍和陸戰隊出現明顯兵力不足,疲于應付,空軍也人員緊張。為此,2007年1月,美國決定陸軍增加6.5萬人,陸戰隊增加2.7萬人,空軍兵力也有所增加。
立足未來戰爭,打造新型戰略威懾力量
美國重視作戰理論和武器裝備方面的領先優勢,不斷根據未來的威脅,發展戰略威懾力量。
在軍事轉型中,除傳統的陸海空軍事力量外,美國高度重視核武器更新換代、太空和網空攻防能力發展,著重開發常規全球快速打擊武器、網空作戰武器、電子戰裝備等。
美國啟動了“可靠替換彈頭”計劃,研究設計新型核彈,欲通過恢復核彈生產能力來保持核威懾,力求在2030年前后使大部分核武器得到更換。
太空方面,美國出臺了《國家太空政策》等一系列政策,加快了太空武器研制的進程,如美國X-37B等太空作戰平臺,以及機載激光武器等。
美國近年在信息和網絡方面增加了投入,在體制編制方面進行了調整,明顯走在世界各國的前面。2009年10月2日,美國正式組建美國網絡司令部。該司令部既包括負責保護五角大樓全球網絡系統的“全球網絡聯合部隊”,也包括負責對敵發動網絡攻擊的“網絡戰聯合職能組成司令部”,下轄陸、海、空軍和陸戰隊網絡司令部和網絡戰部隊,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網絡司令部。據估計,美軍網絡戰部隊目前有10萬人左右,并且規模還在不斷擴大。
構建管理機制確保轉型順利實施,努力化解改革阻力
軍事轉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投入大,風險高,一旦成功,將帶來豐厚回報。但轉型的過程,會觸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遇到阻力在所難免,也需要改革的參與者不斷更新思想觀念。
及時更新思想觀念和搞好“頂層設計”是美軍改革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保障。其中立法保障是重要一環,如美國領導指揮體制的重大調整,分別是以1947年制定的《國家安全法》及修正案、1958年和1986年的兩個《國防部改組法》來保障實施的。另外,美國的改革采用小步快跑的方式,逐步推進。如以信息化為核心的重大改革并非一次成型,是“摸著石頭過河”,一步步走過來的,期間,其總體規劃要定期或不定期更新,邊試驗邊調整,逐步成型。
為確保轉型順利實施,美軍根據需要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和工作機制,提供組織保障。美國國防部《轉型計劃指南》明確區分了主要領導人在轉型中的基本職責:由國防部長負總責,參聯會主席負責聯合作戰理論開發,審查批準聯合作戰能力建設需求;戰區司令部司令和各軍種部長分別負責制定聯合轉型和軍種轉型路線圖等。此外,美軍還先后成立聯合部隊司令部、軍隊轉型辦公室、“海空一體戰”辦公室等機構,負責協調全軍轉型活動,監督和評估戰略轉型實施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