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箭-3”導彈防御系統。資料圖片
日前,北約發布公告稱,丹麥和瑞典加入由德國倡導的“歐洲天空之盾倡議”。至此,該倡議成員國已達17個,包括15個北約成員國以及受邀的芬蘭和瑞典。該倡議成立于2022年,意在通過歐洲國家統一采購防空設備和導彈,來建立一個歐洲的防空和導彈防御系統。不過,盡管歐洲國家不遺余力地想擴大“歐洲天空之盾倡議”力量,推進歐洲防務自主,但由于相關方缺乏共識,甚至各行其是,倡議目標的實現仍面臨重重困難。
盡管已建立起“朋友圈”,但“歐洲天空之盾倡議”的一些相關方卻態度曖昧、立場微妙。過去,歐盟成員國在單方面采取新動作時,其他盟友往往會相繼呼應,不過,這種景象在“歐洲天空之盾倡議”一事上卻未能再現。
近年來,德國一直在努力爭取歐洲事務的話語權。同為歐盟成員國的法國,一向追求防務獨立,致力于在爭奪歐洲主導權方面分一杯羹,所以未加入此倡議。而作為北約成員國,土耳其雖然想加入“群聊”,但由于購買了俄羅斯的S-400防空系統,無法融入北約防空機制,也讓其加入“歐洲天空之盾倡議”變得不可能。波蘭目前正在與美國就中遠程防空問題制定雙邊計劃。對于“愛國者”導彈系統的現代化升級,西班牙和希臘也更傾向于與美國建立雙邊框架。
在裝備的選用方面,為構建多層次的一體化防空系統,“歐洲天空之盾倡議”傾向于采購以色列的“箭-3”導彈防御系統、美國“愛國者”以及德國IRIS-T SLM防空系統。而法國和意大利聯合開發的防空系統,則被排除在選項之外。這讓法、意兩國擔心法國主導的“天基戰區監視及時預警攔截”項目會受到影響。
而“箭-3”導彈防御系統要想在該倡議中爭得一席之地,就必須得到北約內部相關成員國的共同批準,這顯然并非易事。例如,土耳其可以參考北約不同意其購買俄羅斯S-400防空系統的事實,來阻止“箭-3”導彈防御系統融入北約系統。即便“箭-3”導彈防御系統獲得批準,但根據歐洲各國武裝部隊的需求,調整軟件并將該系統集成到北約現有的防空架構之中,也將是一個難題。
“歐洲天空之盾倡議”的目標任務,是提升歐洲的防空安全,其雖獨立于北約之外,但可與北約防空系統和程序互動兼容,未來將會被整合到北約指揮結構之中。此前,德國希望將該倡議納入北約“綜合防空和導彈防御系統”。位于該系統內的北約導彈防御系統旨在應對來自歐洲大西洋地區以外的威脅,同時明確“不針對俄羅斯”,不會“削弱俄羅斯的戰略威懾力”。然而,“歐洲天空之盾倡議”中的“箭-3”導彈防御系統,明顯是在防范俄羅斯。因此,“歐洲天空之盾倡議”可能會抵消歐盟維持戰略平衡的努力。
歸根結底,目前“歐洲天空之盾倡議”面臨種種矛盾,其深層次原因,還是歐洲內部關于安全問題的“歐洲主義”和“大西洋主義”在相互博弈,而歐洲主要國家戰略共識的缺失,將使“天空之盾”猶如水晶之幕,雖有光彩,卻異常脆弱。(馬龍邦 李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