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變思路,心動化行動。該師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扣轉型建設理念、能力、人員和組織四大核心要素,立標準、改模式、建機制,經過一年的探索實踐,成功地建起一個系統——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兩套標準——崗位人員專業能力標準和裝備質量管理標準,三種模式——實戰化組訓模式、精細化管理模式和集約化保障模式,成為空軍同級同類型部隊轉型建設的領跑者。
新標準:全面發展強素質
去年,該師派出多個工作組到基層檢查工作發現,原本全面建設水平差不多的單位,因為不同人的評估,得出的結果卻大不一樣。
師黨委敏銳地意識到,問題出在標準缺失上。為此,他們打出一套以人為本全面發展強素質的“組合拳”:
——將目標實體化、標準具體化。根據部隊擔負的使命任務,組織修訂了航空兵師289個崗位人員專業能力標準和14套裝備質量管理標準,使工作評判有依據、官兵追趕有目標。
——把評價點變為能力點。緊緊抓住“學標、用標、驗標、達標”4個重要環節,按照“突出重點、攻克難點、補強弱點、消除盲點、鞏固強點”的要求,開展全員達標訓練,全師各級各類人員專業能力考核平均分值由初評時的529.9分提高到632.3分。
——用極限訓練課目砥礪。著眼提高飛行員極限條件下駕馭飛機和復雜環境下低空突防能力,組織了中空邊界條件下機動性能掌握、高空邊界條件下機動性能掌握、超低空跟蹤地形起伏和穿越峽谷飛行、短窄跑道起降等4個極限課目訓練。
——建立官兵專業能力數據庫。為每名官兵建立一份專業能力檔案,并研發了人員專業能力評定及動態跟蹤系統,實行量化評估和監控。
官兵能力素質的優化,帶動了部隊全面建設水平的躍升。去年該師先后創新了19套復雜電磁環境下戰法,9項科研成果獲軍隊科技進步二、三等獎,8項獲得技術革新獎。
新模式:加快提升戰斗力
2月22日,該師虎年第一個飛行日,南國腹地某機場,以往有些“擁擠”的飛行塔臺稍顯“冷清”:主副調配員、計時員和信號員總共只有4人。而在相距不遠的師指揮所里,師團兩級指揮員正通過信息化管理系統,對外場作戰、飛行管制、飛行訓練等“五個中心”實行扁平化指揮。
師長胡文昌告訴記者,傳統的塔臺指揮模式,都是由師團飛行領導坐鎮實施“保姆式”指揮,不僅耗費指揮員的大量精力,也不利于調動飛行員自主判斷決策的主觀能動性。實行新的塔臺指揮模式后,指揮班子、飛行人員和保障人員同步進行配套訓練,大大縮短了各類人才的成長周期。
這種實戰化組訓模式改革,得益于該師自主研發的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去年,他們集智攻關建成一個集作戰指揮、訓練管理、機關辦公和綜合保障于一體,可覆蓋師、團、站、基層單位和各主要保障單元的綜合信息管理系統。以此為依托,他們大力推行精細化管理模式和集約化保障模式,使政治工作實現了量化考核評估,后勤和裝備保障模式實現了從人力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大幅提高了部隊戰斗力。在去年的一次實兵演練中,空中發射各型導彈18枚,全部準確命中空地靶標,首次擊落超低空低速飛行小目標,并一舉攻克遠海低空突防精確打擊高難課目。
藍天為證:經過轉型建設的生動變革實踐,“霹靂雄師”正在續寫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