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之三:準確
平時心理有準備,關鍵時刻豁得出
飛行員跳傘時,飛參記錄下的飛機時速為291公里/小時,以此速度推算,再向前直飛兩三秒鐘,飛機就將進入城區。如果不是飛行員處置時機和處置方法把握準確,必將把天災釀成人禍。
為爭取處置時間,張德山右手穩桿,左手拉開彈射救生裝置拉環,沒有按照“雙手提拉”的跳傘要求去做,改變飛行軌跡和跳傘自救動作幾乎在同一時間完成。據大隊教導員龐松濤介紹,事故調查時發現,兩天前的飛行準備中,馮思廣對低空特情處置做了認真研究,技術研究本上記了一大段相關措施和方法。
兩名飛行員瞬間產生的英雄壯舉,有著深厚的思想積淀和充分的心理準備。在短短的5秒鐘內,根本沒有時間讓馮思廣、張德山過多過細權衡得失利弊,他們的準確決斷是在閃念之間,甚至是在潛意識中形成的。
扎實的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教育,為這次正確處置突發特情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同時,因機場南鄰城區,這個部隊經常在飛行人員中開展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教育,對一旦發生空中特情如何規避人口密集區處置有方法、有措施、有預案,潛移默化中使飛行員每次由北向南起飛都有一定的心理準備。盡管飛行員嘴上不說,但人人心里十分清楚。
正所謂,缸里有米心不慌,關鍵時刻用得上。由于發現及時、指揮果斷、處置準確,使這場不可抗拒的災難降到了最小損失。這是帶血的經驗,不可不察,不可不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