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報記者 姜濤 孫銳 5月20日發自聊城
那一年,當馮長華用家中僅剩的800斤玉米,為兒子換來上大學所能湊到的最后一點錢時,身為父親的他如釋重負。
老人沒有想到,從小一直夢想成為一名科學家的兒子,最后會成長為一名軍人,一位如今感動了億萬中國人民的人民子弟兵。
5月20日傍晚,夕陽盡染。
茌平縣肖家莊鄉馮營村西側的小河內布滿了楊絮,雪白的河面上沒有一絲風,平靜得讓人壓抑?!澳銈內ヱT思廣家?從那個胡同口一直向西,最矮最舊的那扇門便是他們家,大門朝南。”每每提及馮思廣的犧牲,馮營村百姓均會搖頭嘆息,他們至今也不愿接受這一現實,“那么好的孩子,太可惜了?!?/p>
2001年夏,19歲的馮思廣金榜題名。
離開家鄉的那一天,數百名父老鄉親將孩子送到了村口,除了父親賣光囤糧換來的學費,孩子的懷里還揣著鄉親們東拼西湊的1000多元血汗錢。
9年彈指一揮間,就在馮營村的百姓尚在為他們供出一名空軍飛行員而倍感驕傲時,卻突然傳來了孩子為國捐軀的消息?!昂⒆邮俏覀凂T營村的英雄,也是全國人民的英雄,他是為了保護更多人的生命而犧牲的,我們為他驕傲,為他自豪?!薄耙粋€人,在短短的幾秒鐘作出一個正確的決定不難,但這個決定如果是或生與或死,那它更多是取決于這個人的習慣。”馮思廣高中時期的班主任,用這樣一句話概括了自己學生的人品。
犧牲前剛還完助學貸款
晨報記者 姜濤 孫銳 5月20日發自聊城
5月20日下午,茌平縣肖家莊鄉馮營村馮思廣的老家。屋里陷入了一片寂靜。唯一的聲音來自一臺21吋的電視機,所有人的注意力轉向了電視上的新聞。
馮思廣的事跡再次被主持人講述出來,田秀香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放聲哭了出來。馮思廣的嬸嬸、姑姑們,不忍心再看下去,轉身走到屋外。
家里的收入來自種地,在把馮思廣的姐姐供完大學后,馮長華這個農民漢子,毅然把兒子也送進了大學。馮長華樸實的同時似乎還有些固執,“我就覺得,孩子只有上學才有出息,我就認這個死理?!?/p>
而兒子的所作所為,也確實讓父母看到了孩子“有出息”的希望,在馮思廣考入大學后,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他主動選擇了助學貸款。馮思廣進入部隊之后,有了一定的收入,而這份收入,除了極少的開銷之外,都會如數寄到家里。憑借著兒子的收入,馮家不但還上了兒子的助學貸款,還清了大部分的債務,“眼看著就能過上好日子了,這又……”馮長華又一次泣不成聲。
從不讓家人為自己擔心
晨報記者 姜濤 孫銳 5月20日發自聊城
天色逐漸昏暗下來,一盞節能燈將彎曲的房梁映在屋頂上,母親田秀香轉過頭去,注視著桌子陰影里的電話。
曾經,這是兒子與她聯系唯一方式,曾經,它會隔三差五地響起。而自從出事之后,電話變得非常安靜。
在父母的記憶里,馮思廣回家的機會很少,“剛進部隊的頭兩年,才回家了一次,到后來一年也就回來一次?!泵看位丶?,馮思廣所穿的必定是軍裝,“從來不舍得買衣服,部隊里發什么就穿什么?!倍看位丶业臅r間也從未超過三天,“大部分時候是住一宿就走了。”
由于回家的次數少,住的時間短,家里甚至沒有馮思廣的床鋪,“回來了就在堂屋的大床上將就著?!?/p>
極少回家的兒子便更多地選擇了電話這種聯系方式,“每次打電話,就不停地問,爹媽身體好不好,姐姐和小外甥的生活好不好。”而每次通話馮思廣也都會匆匆掛斷,“很少說自己的事情,掛電話前除了囑咐我們要照顧好自己之外,都說好幾遍‘我這里都挺好的,你們別惦記’?!?/p>
而現在回想起來,田秀香才意識到,他自己明白所從事的是一項有風險的工作,所以才不斷地告訴家人,不要擔心自己。
相關專題:濟南空軍戰機墜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