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資源,拓寬保障渠道
2月12日,編組在和平區燃氣公司的燃氣搶險分隊應急隊員張海收到人武部群發的一條短信,詢問其能否參加區人武部組織的政治教育活動。
著眼民兵高度分散的特點,警備區研發“應急力量動態管理信息系統”,采取短信群發、手機群呼、有線群撥方法,對在編人員進行呼點,確保了人員管得住、召得回、收得攏。
轉型建設,必須緊盯社會發展大勢。
過去,各人武部都通過以勞養武的方式,來盤活訓練基地。但這種保障方式“手段單一、資源分散、保障滯后”,影響了民兵訓練水平的提高。警備區按照“整體規劃、重點建設、軍地融合、統建共用”的思路,對全市民兵訓練基地進行統籌規劃,構建“一中心四基地”的集約化訓練保障體系,各基地獨具特色、功能互補,滿足異地同步組織網上教學、網上演練、網上考評的需求,實現8個兵種92個專業模擬化訓練,800名干部骨干可同時開展網絡化訓練。
針對民兵應急行動中食宿、醫療等野外保障難題,警備區還采取野戰化和契約化相結合的方法,大力加強應急生活保障裝備建設,各應急分隊達到連有自行炊事車、班排有野戰帳篷、人人有配套生活用具的保障標準,徹底改變民兵遂行任務“風餐露宿”的狀況和“挖灶埋鍋”的傳統保障模式。
“編、指、訓、保、用”融為一體,使天津民兵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大幅提高。近年來,他們先后出動5萬余人次、大型裝備2萬余臺次,在參與南水北調工程、交通樞紐建設、濱海新區“十大戰役”等重大建設項目中發揮突擊隊作用,受到天津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眾的高度評價。(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