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濟南軍區某通信團把部隊拉到地域遼闊的豫西地區,設置復雜電磁環境,全面檢驗和錘煉新裝備“擾中通”能力,摸索反偵抗擾的技戰法。
單裝單網勇較量
“報告站長,傳真通信受‘敵’干擾,無法發送報文!”在某通信節點車內,站長吳多寶滿頭大汗,使盡渾身解數,最后無奈宣布:通信失敗。在這次單裝單網反偵抗擾研練初期,像中士吳多寶這樣感到驚訝、無奈的臺長、站長們不在少數。原來,自去年初某新型通信裝備配發該團以來,這還是第一次在如此強烈的電子偵察和電磁干擾環境中訓練,曾以為無往而不通的新裝備頓時“耳不聰、目不明”。
面對強偵強擾的挑戰,該團周密制訂訓練計劃,按照統一點名、統一對時、統一展開、統一轉換等組訓模式,經過數百次的單個較量,先后總結出了多種抗擾方法,92%的操作人員能識別干擾樣式、能判定干擾等級、會運用抗擾方法,有效提高了新裝備各單元、各節點的反偵抗擾能力。
中軍帳里斗智謀
在相距25公里的兩座指揮帳篷中,一場沒有硝煙的戰斗正在悄無聲息地展開。狡猾的“藍軍”針對“紅軍”新型通信裝備拿出“圍點斷鏈”的干擾新招,對“紅軍”重要節點實施重點壓制。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紅軍”果斷采取“真假交替”戰法,及時把被干擾站轉為佯動站繼續工作,同時啟用預備臺站,迅速擺脫“藍軍”牽制……兩個回合的斗智斗勇,最終“紅軍”通信暢通,取得勝利。
記者走進指揮帳篷看到,“紅藍”雙方信息對抗作戰態勢在兵棋系統界面上實時顯示。據團長楊建松介紹,該團運用一體化指揮平臺和通信兵兵棋推演系統,采取“紅藍”對抗、異地同步、網上演練的方式,開展基于信息系統的網上指揮對抗訓練,有效提高了抗擾保通能力。
綜合組網聚“網力”
從各自為戰到綜合組網,從單網對抗到體系對抗,該團針對復雜激烈對抗戰場環境對體系運行的威脅和影響,積極探索以網抗擾的方法路子。他們抓住演練契機,檢驗各類通信裝備的優勢和短板,探索新老裝備有機融合、新老通信網交替變換的組織方法,從而互為補充、揚長補短。他們還摸索出網系滾動延伸的新路子,各節點可隨遇接入,即使部分要素毀癱,其余要素仍可接替其繼續工作,戰場存活能力和通信保障能力不斷躍升。(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