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惟有將個人追求融入崇高事業(yè),才能實現(xiàn)自身價值;惟有始終堅守本職崗位,才能書寫精彩人生!”——蔡金燕
“明者見事于未萌,智者圖強于未來。”這是軍械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蔡金燕最喜歡的格言,也是她在裝備教學科研領域登高望遠、勤奮耕耘的生動寫照。
在常人眼中,裝備教學科研事業(yè)是一個寂靜的“戰(zhàn)場”,蔡金燕卻演繹出別樣的精彩。那年,她到部隊調研時發(fā)現(xiàn),隨著新裝備不斷列裝部隊,官兵用慣了的萬用表檢測效能越來越差。未來高科技戰(zhàn)爭勝負只在頃刻間,她決心研制出類似傻瓜照相機一樣的自動檢測設備,讓裝備故障檢測簡便智能,讓部隊官兵好學會用。
蔡金燕先拿雷達故障診斷“試刀”,先后編寫了50多萬行程序代碼,設計了上千張電路圖紙,完成了“通用雷達裝備保障工程”“通用裝備電子系統(tǒng)綜合檢測平臺”“電子裝備故障預測”等課題研究,將檢測診斷時間由原來的多人數(shù)天縮短為兩人十幾分鐘,改變了部隊演習保障車隊比作戰(zhàn)車隊還長的局面。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從通用雷達的故障檢測,到電子裝備的故障預測,蔡金燕攻克制約部隊戰(zhàn)斗力保障力的一個個瓶頸問題,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由她提出的“基于可靠度的電子裝備故障預測研究”,獲國家自然基金委“特優(yōu)”評價,實現(xiàn)了我軍武器裝備的潛在故障預測和全壽命管理。
科研碩果盈枝,教學桃李滿園。這些年,蔡金燕先后給5000多名本科生上過課,還帶出了24名碩士、14名博士和3名博士后。如今,這些學生有的成長為我軍武器裝備故障檢測領域的知名專家,有的被評為教授、副教授,還有的走上了科研院所和部隊裝備部門領導崗位。(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