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向外軍解釋“作風”的含義,第十批赴黎維和工兵營聯絡官任志堅頗費了些口舌。“英語里沒這個詞,外軍也沒這個概念。”任志堅撓頭說道。
盡管未必能理解,和中國營打了多年交道的聯黎司令保羅·塞拉還是豎起拇指:“這是你們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一次儀式,簡單利落——
聯黎禮儀官海琺眼里的“中國作風”:從簡,凡事務求高效
【事件回放】1月1日一大早,聯黎禮儀官?,m作為聯黎部隊代表,前往中國營參加升旗儀式。沒有繁文縟節,沒有冗長講話,也沒有因為聯黎官員的到來增加額外內容,盡管整個儀式只持續了短短10余分鐘,卻讓?,m印象深刻。“我參加過近20個國家的升旗儀式,中國營的最簡單利落,也最震撼人心!”她告訴筆者,雖然聽不懂中國國歌的歌詞,但依舊被官兵齊唱的氣勢所感染,“這是發自內心的聲音。”更讓她贊嘆的是,儀式一結束,全副武裝的掃雷連官兵就登上裝甲車,啟程奔赴“藍線”雷場。“這才是軍人的雷厲風行。” ?,m說。。
【新聞延伸】每年,中國營都要承辦或參加聯黎50多場大大小小的外事活動。在外國人眼里,傳統的中國人禮節繁多,但在中國軍人身上,呈現的卻是讓人驚嘆的行事效率。不久前,營長黃艾俞參加聯黎各出兵國部隊的年度工作匯報,僅用5分鐘就圖文并茂地介紹了中國營任務完成情況,在發言的10多個國家指揮官中用時最短,但也是唯一得到保羅·塞拉司令“干得好”評價的指揮官。這背后,是中國營所創造的掃雷速度最快、清排面積最大、栽樁效率最高的“中國奇跡”,更是中國軍人對世界和平的勇敢擔當
一次排雷,干部靠前——
地雷行動中心官員卡西姆眼里的“中國作風”:無畏,軍官身先士卒
【事件回放】聯黎地雷行動中心官員卡西姆每周都要到中國營掃雷連的任務點進行質量抽查。中國營的工作幾乎無可挑剔,但惟獨一點讓卡西姆十分為難。“按照規定,指揮員不能進入雷場,但中國營每次發現地雷,軍官幾乎都要親自參與排除。”卡西姆說,這在各國掃雷隊中絕無僅有。和4批中國維和官兵共事之后,卡西姆不再把這種做法當作問題。“沒有人生來勇敢,中國軍人的勇氣,是一種集體氛圍。”卡西姆贊嘆道,“假如我是一名士兵,也希望自己的指揮官如此。”
【新聞延伸】沒有單獨的軍官食堂、軍官浴室,軍官和士兵混住一室,這在許多國家軍人看來,都是一個難以理解的“中國現象”。幾天前,在一次邊境雷場勘察中,由于暴雨影響了能見度,加上勘察人員身著雨衣,沒有明顯標識,以色列邊防軍人將槍口對準了中國維和官兵,一時間氣氛十分緊張。帶隊的作戰參謀康卓想也沒想,脫下雨衣,露出藍色作業帽和五星紅旗臂章,上前與以軍交涉。同行的聯黎官員十分驚訝,康卓卻覺得沒必要大驚小怪:“出了情況,帶隊干部就應該站出來處理,這只是本能反應。”本能,這不就是對軍人作風最恰當的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