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德瑰表示,安倍上臺伊始就表示要在今年1月訪美,不料遭美國借故拒絕,吃了一個閉門羹,后經過多渠道溝通終于成行。此行安倍有如下考量:一是套近乎,改善關系。日美關系由于民主黨政權的“脫美入亞”,特別是“普天間摩擦”而變冷,自民黨上臺之后,要扭轉這種局面。二是送大禮,解決懸案。日美兩國近年來有些懸案難以解決,比如,在TPP問題上,盡管經濟界態度積極,但是自民黨難以作出承諾。所以,安倍決定緩和對美國牛肉的進口限制,換取美國對他延期表示參加TPP談判的理解。同時,安倍還向美國傳遞他修改集體自衛權解釋的信息。三是拉大旗,尋求支持。中日關系的改善是安倍內閣的重要外交課題,但是,他不是尋求直接與中國接觸,而是繞道美國尋求支持,待增加談判籌碼之后,再與中國打交道。
廉德瑰認為,自民黨內反對派已經明確表示決不允許農產品成為汽車出口的犧牲品,如何說服黨內的“農業族”議員,對安倍是嚴峻的考驗。另外,普天間問題不解決,日美同盟的紐帶恐怕難以找回。至于中日關系,還需具備誠意才能改善,借助別國,畢竟不是上策。故此次安倍之行,料難以達到預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