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農耕民族的中華民族,是否真正親近大海、具有海洋之根?”鄭和艦后帶纜甲板上,被稱作“小百科”的張鴻洋在學員們的圍坐下侃侃而談,在這場特別的讀書會中,他的角色是一本“真人圖書”。
“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一段經歷,有難以忘懷的一個故事,有特別擅長的一個方面,我們希望每個人都能成為一本‘無字書’,把自己的故事講給大家聽。”海軍大連艦艇學院學員旅副政委李光玉說,“真人圖書借閱”會精選幾位學員的故事列成書單,閱讀者根據需要選擇“圖書”,讀書會上,讀書者圍坐在每本“圖書”旁邊,在傾聽和交流中獲得更多知識和感受。
與張鴻洋講解對《大國海盜》一書的閱讀體會不同,學員妮娜的《不華》講述的是自己從地方大學到軍校經歷的蛻變與歷練,伍泳樾的《那些年,爺爺奶奶的那些事》分享的則是平淡而又濃郁的一段往事。海浪拍打著船舷,每一本“圖書”旁都是凝神聆聽的“閱讀者”,“讀”到精彩之處,小圈子里不時響起掌聲和喝彩聲。
學員隊指導員胡亞毛無疑是全場最受歡迎的一本“書”,《我在海軍陸戰隊的日子》講述的是他從海軍陸戰隊艱難破繭的過程。每天早上全副武裝越野5公里、手心磨沒了皮纏上紗布練槍械拆解、睡在鮑魚養殖箱里......“讀書者”不時小聲發出驚呼,胡亞毛卻平靜地送上“后記”:人生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怕,咬緊牙,就一定能挺過來。
“閱讀”結束后,“讀書者”可以與“書籍”進行互動與交流。妮娜的讀書小組里,同樣有著從地方大學進入軍校經歷的“閱讀者”們交流著從抵觸到適應、從陌生到熟悉、從抗拒到熱愛的磨合過程;另一個小組中,學員李守峰回憶起當兵時巡礁南沙的經歷,關于南沙美景的講述令同組人充滿向往,“這一次實習也會到南沙巡礁,我特別期待能再去看一看。”李守峰說。
“把一個人的學習成果與一個讀書小組共享,把一個人的所得變成大家共同的知識,特別有意義。”學院政治部主任楊新華在與學員共同“閱讀”《大國海盜》一“書”后說,“讀書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能力,我們將把這樣的活動繼續下去,為學員們鋪設成長進步的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