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軍工信使》周報8月21日一期刊發題為《中國再過20年才能成為海上強國》一文,作者為俄羅斯地緣政治研究院第一副院長、軍事學博士康斯坦丁·西夫科夫。文章稱,由于大部分艦艇技術落后,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目前無法為北京的對外政策和經濟擴張充當堅實后盾。但是,中國海軍的發展速度位居世界前列,一系列最新型艦艇陸續列裝。
中國海軍約有25萬人,擁有一艘中型航母“遼寧艦”、三艘配備彈道導彈的核潛艇、五艘攻擊型核潛艇、約60艘柴電潛艇、約60艘驅逐艦和護衛艦、160多艘掃雷艦和登陸艦、約300艘各類快艇。
潛艇達到世界水平
文章稱,094型彈道導彈核潛艇是中國海軍核力量的基礎。中國目前擁有三艘該型潛艇,還有三艘正在建造。
這幾艘核潛艇能夠摧毀位于美國、俄羅斯和歐洲本土的目標。但用當前標準衡量,它們噪音過大,只能被部署在沿岸水域,還不得不解決確保它們免遭敵人反潛艦艇攻擊的問題。考慮到美國固定和機動的潛艇搜尋設備已經發展到很高水平,中國海軍很難解決上述問題。
屬于中國海軍新式核潛艇的093型攻擊型核潛艇已有兩艘列裝、一艘在建。中國計劃在2020年前再生產五艘093型核潛艇的改進版——095型核潛艇。
中國國產的常規潛艇包括041型常規潛艇和039型潛艇。041型和039型潛艇的技術數據已經達到世界水平,能有效對抗美國“洛杉磯”級核潛艇和俄羅斯971型“鯊魚”級核潛艇。
除國產潛艇外,中國海軍還裝備了12艘俄制636型和877型“基洛”級潛艇。上述潛艇能在反潛艦艇和海軍航空兵的配合下,在中國近海完成反潛任務。
總的來說,即便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后,中國海軍的潛艇在遠洋作戰方面的能力仍然有限。但鑒于潛艇數量眾多,它們還是能在陸軍部隊和海軍航空兵的配合下,以己方重大損失為代價,在中國近海水域對抗潛在敵人的艦艇。
“遼寧艦”戰力有限
在中國新型水面艦艇方面,首先應當提到的就是航母“遼寧艦”。它的列裝標志著中國航母力量開始建立。“遼寧艦”是全球最廉價的航母,其前身是用2000萬美元從烏克蘭購買的“瓦良格”號航母。在改建過程中,主要技術設備由中國自行研制。“遼寧艦”理論上可搭載約60架飛機,包括40架殲-15戰斗機和約20架在俄制卡-28直升機的基礎上研制的各型直升機。
包括美國專家在內的外國分析家認為,“遼寧艦”的意義并不大。首先,殲-15在電子系統和武器裝備等主要性能上明顯遜色于美國的F/A-18E/F。其次,“遼寧艦”目前還沒配備裝有雷達導航系統以及各類戰斗和偵察武器的戰機和直升機,導致其戰斗力被極大削弱。最后,“遼寧艦”幾乎沒有自保能力,只能攻擊低空飛行的空中目標。
中國可能在一二十年后才會建造一艘貨真價實的航母。
驅護艦表現突出
文章指出,中國海軍最先進的驅逐艦是兩艘051C型驅逐艦和六艘052C型驅逐艦。較先進的驅逐艦是四艘俄制956型“現代”級驅逐艦,它們配有強大的反艦導彈系統。
14艘054型護衛艦是中國海軍最先進的護衛艦。中國擁有20多艘具備遠洋作戰能力的艦艇。這些戰艦的防空武器系統能有效對抗來自空中的攻擊。
憑借上述力量,中國能組建六個艦艇戰斗群,或一個航母戰斗群加上兩三個艦艇戰斗群。在核潛艇和海軍航空兵的配合下,它們能摧毀一支美國航母戰斗群,但代價是中方30%-40%的艦艇覆滅。
目前,中國海軍在遠洋水域無法有效抗衡美國海軍,即便是與俄羅斯海軍相比,中國也有不小差距。俄方在潛艇方面優勢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