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中國海軍第十四批護航編隊安全順利地完成各項任務,返回祖國。日前,記者就這次護航任務的特點、收獲等相關問題,專訪了第十四批護航編隊指揮員袁譽柏少將。
記者:與以往相比,第十四批護航編隊執行這次護航任務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袁譽柏少將:一個是編隊在亞丁灣海域的護航時間最長,一共是166天;二是正常護航班期和特殊護航的批次最多,一共是63批次;三是與外軍聯合演習場次最多,編隊參加了“和平-13”海上多國演習,先后與美國海軍、新加坡海軍舉行了海上聯合演練;四是首次組織水兵方隊參加外國國慶閱兵活動。
記者:任務期間,編隊科學統籌、團結協作、嚴密部署,全體任務官兵上下一心,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任務,有哪些收獲?
袁譽柏少將:我們保證了被護船舶和我們全體官兵的百分之百安全。綜合來看,我們真正做到了護航在遠海、訓練在遠海、戰斗在遠海,特別是從實際效益來看,無論是戰斗作風、艦艇的戰斗狀態,還是后勤裝備綜合保障能力等各個方面,都得到了實踐檢驗,部隊遂行多樣化非戰爭軍事行動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此外,我們還積累了在遠海執行任務的新經驗。
記者:編隊在執行正常護航任務的同時,還積極與同在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的外國海軍開展軍事交流活動,具有哪些意義?
袁譽柏少將:編隊利用亞丁灣海區各國部署兵力多的有利條件,積極開展對外交流活動,先后與北約508編隊、美盟151編隊和歐盟465編隊指揮官舉行會談,派官兵赴意大利海軍“圣?馬可”艦開展專業技術交流,與各國海軍在信息共享、班期協調等方面進行了有效合作,贏得了外軍高度贊譽,展示了我海軍護航編隊開放自信、友好合作負責任大國的良好形象。
我們通過外軍護航編隊的交流,學習借鑒了外軍提前派官兵到護航艦艇上實習后,再接替執行護航任務等好的做法,進一步拓展了護航國際合作的思路,深化了對外軍事交流與合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