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想,只要敢干,就沒有跨不過去的難關”
“各就各位,拉!”
隨著一聲短促有力的號令,寒風中,年輕的官兵同時用力攥緊繩索,一頂班用帳篷迅速被支了起來。
干枯的場地前不久剛經過一場冬雨的洗禮。陽光下,二級上士樓江南站在帳篷前,沉著冷靜地向分隊下達各項指令,官兵們有條不紊地打地釘、挖排水溝……班用帳篷搭設考核圓滿結束后,樓江南帶領官兵走向不遠處的營房,背后留下一串清晰的足印。
2018年,供應保障中隊組建之初,樓江南被抽調到中隊擔任骨干。剛來中隊的時候,樓江南斗志昂揚,滿心想著在新崗位大展拳腳。可他很快發現,供保中隊和自己以前所在的機動中隊大相徑庭,他是“有勁無處使”。
“小樓,讓你們班的小李過來協助我發一下被裝”“接待室的熱水器壞了,派個人過來維修一下”“小吳最近思想不穩定,是不是班里給他的壓力太大了”……
紛雜瑣碎的事務,一件接一件涌向樓江南。他想用機動中隊那套帶兵理念,逼著戰友先練軍事素質再去處理業務。可這套強硬的管理手段讓大家怨聲載道。那段時間,樓江南不止一次地感慨:這個欄,難跨。
中隊長楊寶同樣面臨這道難關。
剛擔任中隊長時,楊寶曾立下目標:希望帶領全中隊官兵一起站上領獎臺。一段時間后,這份雄心壯志被潑了一盆冷水——每天從早到晚,楊寶除了簽派遣單,便是接聽官兵要出公差的電話。
楊寶心中焦慮:供保中隊任務性質特殊,到底該如何安排合理的軍事訓練?如何改變同志們厭訓怕訓的心理?如何加強動散條件下的人員管理?
一個個現實難題,在楊寶腦海中縈繞。他覺得自己就像在跨欄,好像輕輕一躍就能過去,卻總被絆倒。
一個深夜,楊寶忍不住叩開教導員趙俊杰的房門,向他尋求指點。“身教重于言傳,行動是最好的語言。”趙俊杰的一句話,讓楊寶豁然開朗。
清晨,急促的哨音響起,一場突如其來的戰備拉動演練隨即展開,楊寶率先穿戴整齊,將物資搬運裝車;體能訓練,楊寶結合曾經在獵鷹突擊隊的經驗,把所學的訓練知識傾囊相授;某天夜里,支隊的供暖管道破裂,楊寶帶著營房維修工趙木龍站在冰水里,前后忙碌2個多小時,直到排除所有故障……
這一切,被大家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慢慢地,官兵們見證了楊寶的變化,中隊也有了新的變化。
對于這個成果,警勤中隊中隊長陳哲祥佩服不已,問楊寶是如何做到的。楊寶的回答底氣滿滿:“自助者,天恒助之。”
沒有一次談心是白費工夫的,沒有一次鼓勵不曾留下回響。隨著時間流逝,樓江南主動伸出的雙手和細致的關心幫助,融化了戰友們的心,讓他們的關系變得越來越親密。
當被問及成功“跨欄”的秘訣時,樓江南堅定地說:“只要你想,只要敢干,就沒有跨不過去的難關。”
“我撐起‘小家’,你撐起‘大家’”
月朗星稀,寒風凜冽。
二級上士吳鵬飛剛剛加完班,疲倦地走在迎賓道上。此時,他看了眼時間——00:23。
又是忙碌的一天。
上級即將來隊檢查,吳鵬飛作為業務骨干,每天加班到深夜已經成為常態:在辦公室埋頭苦干,進出機關樓風風火火,像臺復讀機一樣不厭其煩地告知官兵業務辦理步驟……
“我是不是該向領導匯報,申請換一個崗位。”天天忙得暈頭轉向,吳鵬飛不止一次生出這個念頭。可每當妻子王燕燕打來視頻,聽到女兒稚嫩的笑聲,吳鵬飛剛到嘴邊的話,就又咽了回去。
女兒還不會說話,每次視頻時看到吳鵬飛,她總是咯咯笑著,手舞足蹈地和爸爸打招呼。王燕燕溫柔而堅定地告訴他:“我撐起‘小家’,你撐起‘大家’,我和萱萱為你驕傲!”
看著女兒天真的笑臉和妻子堅定的表情,吳鵬飛感覺,一切雜念在那一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一個人時,他可以脆弱,但是為了身后深愛的人,他必須堅強。
這樣的心情,軍需保管員李武桃和軍械保管員黃鑫展也感同身受。
“新被裝發放任務重,這段時間你會很辛苦。”聽到后勤保障股助理的話,李武桃心中有些忐忑,但他依然堅定地回答:“堅決完成任務!”
望著倉庫里堆放的被裝,握著一沓厚厚的被裝發放登記表,李武桃心里愧疚而遺憾:女兒李晨曦的周歲生日,自己恐怕要缺席了。
日歷一頁頁翻過,女兒也一天天長大。很多時候,由于種種突發任務占據大部分時間精力,李武桃會覺得自己是個不稱職的父親。
一天清晨,李武桃睜開眼,發現女兒曦曦正朝他跑來,嘴里還奶聲奶氣地念叨著不知名的詞句。女兒鉆進李武桃懷里,沒過多久就感到困倦,在他的臂彎安睡。陽光灑在女兒稚嫩的臉上。這一刻,李武桃感到無比溫暖。
今年3月,作為軍械保管員,黃鑫展承擔了某特戰分隊野外駐訓彈藥保障任務。起身、分發彈藥、坐下……這樣的動作,黃鑫展一天要重復許多次。特戰隊員射擊時,黃鑫展便坐在1平方米的空間里,板凳緊緊挨著彈藥箱。
一個海浪拍岸的沉靜夜晚,他給妻子王曉琪發了一條短信:“不知歸家是何時,照顧好女兒。”
5個月后,任務圓滿結束。黃鑫展早早定了車票,準備探親休假。他的口袋里裝著專門為女兒撿的漂亮貝殼。妻子告訴他,她會和女兒一起,在高鐵站迎接他的歸來。
“如果心里真這么認了,那才是真的失敗”
“保障中隊也參加機動中隊的考核?”“他們能行嗎?”……
站在400米障礙的起點,二級上士魏賽賽隱隱約約聽到候考區傳來的議論聲。
“別理會他們,跑你自己的!”突然,熟悉的聲音在身后響起,魏賽賽回頭一看,分隊長陳小彪正在為他鼓勁。他點點頭,深吸一口氣,做好準備姿態。
“準備,跑!”考評人員一聲令下,魏賽賽如離弦的箭般沖了出去。回到分隊長旁邊,魏賽賽喘著粗氣笑著說:“分隊長,我沒給咱供保中隊丟臉吧!”
魏賽賽是中隊的營房維修工。他的職責,是每天對老舊營區里的電路、水管、生活訓練設施等進行維護保養,及時修補更換。得知自己要代表中隊,參加支隊組織的400米障礙考核時,魏賽賽堅持每天晚點名后慢跑40分鐘,睡前再做100個仰臥起坐和100個俯臥撐。
白天東奔西跑,頭頂驕陽,腳踏熱土;晚上揮汗如雨,追逐月光,步履不停。每一條跑道,都見證了魏賽賽奔跑的步伐和滴落的汗水。即使身在供應保障中隊,他也沒有放棄過對勝利的渴望。
當魏賽賽在考核現場全力奔跑時,500米外的器械訓練場上,警用器材保管員趙慈凡也在接受考驗。
由于考核課目同時進行,趙慈凡的身后并沒有“后援團”。聽到議論聲,他忍不住朝候考區大吼:“保障中隊的兵一樣不輸給你們!”不知是不是因為這一吼,趙慈凡內心無法平靜。考核現場,他發揮失常,最終成績并不理想。
“對不起,分隊長……”考核結束,看著滿臉通紅的趙慈凡,分隊長陳小彪的心里也不是滋味。
那天,趙慈凡沒有為自己的失利解釋什么,但陳小彪看到他一直緊攥雙手,久久沒有松開。
晚上,熄燈號吹響,趙慈凡徑直走向洗漱間。看著鏡子里的自己,他腦海中一遍遍閃回白天的畫面。趙慈凡也不知道,自己當時是哪來的勇氣喊出了那句話。可是,如果他不喊,是不是在氣勢上已經輸了?
這一瞬間,趙慈凡想通了:“供保中隊的兵就比別人差?如果心里真這么認了,那才是真的失敗。”
清晨,趙慈凡和往常一樣早起了一小時。他穿戴好裝具正準備下樓,突然看到戰友張勇杰一身同樣的著裝。
“你也去訓練?”兩人相視一笑,拾級而下。
中隊的每個人都在努力。每一次奔跑、每一次躍起、每一次攀登,都是為了更好的蓄力,都是為了親手奪取想要的勝利。
“敢于追夢者,永遠年輕”
在營房維修工趙木龍看來,理想和夢想意思相近,卻并不等同。
前不久,中隊組織了一次“讓夢想照亮軍旅路”活動。趙木龍拿到紙后,遲遲沒有動筆。副中隊長楊旭看見了,上前詢問他。
“木龍,別人都快寫完了,你怎么還不動筆?”
“副中隊長,我有一個夢想,可我不想寫上去!”
“難道你就交白卷了嗎?”
“那我就寫理想!”
在趙木龍心中,理想是可以對外說的,夢想卻只能放在心里悄悄憧憬。黑色筆跡在白紙上刻下痕跡,記錄了趙木龍簡單樸素的理想:“當一名專業的營房維修工。”
趙木龍還記得,跟著“師傅”魏賽賽學習維修的那段歲月里,自己的收獲和成長。他只是有些沮喪,每次遇到維修問題,大家總是第一時間打電話給魏賽賽,自動忽略了已經“出師”的自己。
“我離一名專業的營房維修工,還差得很遠嗎?”這個縈繞在趙木龍心頭的困惑,也成了他想要追逐的理想。
對軍需保管員繆青春來說,他的理想是“在部隊好好干”。在繆青春心里,離開部隊后要做的事,才是他藏在心底的夢想。
剛調入中隊時,每天都在重復相同的工作,繆青春總覺得時間無比漫長。他感覺自己仿佛一粒沙,在漫無邊際的水波中漂流,卻激不起一絲波瀾。
直到有一天,一輛警車駛入營區,繆青春恰好看在眼中。就在大家議論紛紛時,誰也沒注意到,繆青春眼中如星辰般的璀璨光芒。
那段時間,繆青春的強軍網瀏覽歷史全是“特警大隊的職責使命是什么”“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特警”“特警對體能素質要求高嗎”……
也許,每個人心里都藏著寶貴的火種,只是需要合適的契機點燃。繆青春如此,趙木龍亦如此。
漫長的“蟄伏”,沒有磨滅趙木龍的意志,反而給了他更多的支撐和動力。直到現在也沒有人知道,趙木龍和繆青春的夢想到底是什么。但每個人都見證了,他們在追逐夢想的旅途中慢慢尋找到人生的意義。這才是這段軍旅歲月最有價值的部分。
“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這句話,讓中隊官兵心潮澎湃。每個人都在奮力擁抱新時代,新時代則以它特有的方式祝福著每一個人。中隊官兵潛藏心底的夢想,在溫暖的軍營悄然生長。
窗外,清風掠過,揚起了寫在紙頁上的暢想。在趙木龍“成為專業營房維修工”的理想旁邊,一個個官兵的夢想在陽光下閃耀——
樓江南憧憬著“待疫情好轉之時,陪著妻子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馮策希望“拿著新制發的警士證去坐一次地鐵,切身感受‘優先’的自豪”;林紀福想要“再去一次駕駛復訓,不然永遠無法克服內心對駕駛特種車輛的恐懼”;鄭水旺說“我的夢想就是再給我10個夢想”……
今年9月,一位剛退伍的戰友在給中隊官兵的信中說:感覺自己不再年輕。大家思索再三,在回信里寫了這樣一句話——
“敢于追夢者,永遠年輕。”(楊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