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旅組織高級軍士收徒協議簽訂儀式。張裕民攝
在第83集團軍某旅下士白茹冰眼中,一級軍士長王志賓這位旅里公認的“兵專家”,曾經離他很遠。沒想到,驚喜來得那么突然:在旅里組織的“高級軍士收徒幫帶”活動中,王志賓主動挑選了他和中士羅少兵做徒弟,對他們進行幫帶。
新年伊始,在該旅舉行的高級軍士收徒儀式上,被王志賓選中的白茹冰和羅少兵,興高采烈地與師傅簽訂了協議。這一天,該旅還有40余名初級軍士分別被多個專業崗位的高級軍士選為徒弟。他們將在未來3年里,全程接受師傅的悉心培養和指導幫帶。
在“收徒協議”上簽下自己名字那一刻,白茹冰等初級軍士寫在臉上的興奮和激動,與王志賓等高級軍士的一臉嚴肅形成鮮明對比。王志賓告訴記者,未來3年,如何培養好徒弟,將成為他和其他高級軍士必須認真對待的一項重要工作,這讓他們感到“肩上沉甸甸的”。
“以前我也收過徒弟,但現在不一樣了。”一名高級軍士告訴記者,旅里新推行的“高級軍士收徒幫帶”機制增加了許多新內容,如果徒弟沒帶好,既丟面子,也影響個人進步。
探索和改進“高級軍士收徒幫帶”機制,源于該旅黨委加強軍士人才隊伍建設的實踐和思考。部隊調整改革后,該旅由多個單位合并組建而成,基層軍士隊伍能力素質參差不齊的現象較為突出:一方面,高級軍士個個有絕活、人人是專家,能出色完成大項任務;另一方面,骨干人才青黃不接問題比較明顯,一些專業崗位的中級軍士退伍后,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接替,基層面臨人才“斷層”的風險。
為實現“人才不斷層、戰斗力不掛空擋”的發展規劃,該旅黨委科學統籌、主動作為,在廣泛征求官兵意見建議基礎上,著力拓寬人才培養渠道,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鼓勵高級軍士與初級軍士結成師徒、對口幫帶。這種做法一度在基層引起較好反響。可一段時間后,他們“回頭看”,卻發現叫好不叫座。
“究其原因,還是激勵、約束等配套措施沒有跟上。”該旅機關干部坦言,過去的“師徒幫帶”工作雖然確定了人選、結成了對子,但缺乏配套措施保障,熱乎勁一過就歸于平靜,沒有取得預期效果。
他們在調研中還發現,一些高級軍士對培養徒弟不上心也不盡心,師徒之間有名無實;少數人把“絕活”看得比較重,教徒弟時往往選擇“留一手”;甚至有人認為教徒弟是分外事,常以“工作太忙”為由推脫……
選準能力強的“名師”,才能帶出素質硬的“高徒”。每名高級軍士都是部隊寶貴的財富,他們有責任將自己的經驗、技術傳承下去。鑒于此,該旅新出臺的“高級軍士收徒幫帶”機制作出剛性規定:每名高級軍士都要收2名初級軍士為徒弟,并以3年為一個培養周期。
把徒弟的工作績效與師傅的工作成效掛鉤,是該旅新出臺“高級軍士收徒幫帶”機制的另一個重要變化。他們將徒弟的成績作為評定高級軍士年度履職情況的重要參考,并作為立功受獎、晉職晉級的重要依據。徒弟成績好,師傅受獎勵;徒弟成績差,師傅“挨板子”。
在該旅人力資源科,記者看到厚厚一摞《個人成長進步充能計劃》。該旅領導告訴記者,這套計劃囊括了發展潛力大、愿意在部隊長期干的初級軍士。此次被高級軍士收為徒弟的初級軍士,全是從中挑選的“好苗子”,機關還為他們量身制訂了培養方案。
該旅機關干部向記者介紹,“充能計劃”是他們以這些初級軍士志愿服役年限為基礎,結合其培訓經歷、職業等級等能力底數,按照編制崗位能力標準,將培養目標特別是與作戰能力生成緊密相關的指標細化之后制訂出來的。每份“充能計劃”,都清晰標定出這些初級軍士每個階段需要達到的能力指標。每年年終考核后,機關將對這些初級軍士的成長情況進行分析評判、打分排位,并對照能力指標的完成情況,評判其師傅的幫帶質效。
收徒儀式一結束,王志賓便與兩名徒弟促膝交流,進一步細化新年度工作目標。剛剛起步的白茹冰,按計劃是第一年打基礎、第二年強技能、第三年獨立遂行任務。已達到“助教”水平的羅少兵,目標則是在一個培養周期內實現“一專多能”。
“以前我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現在要帶著兩個徒弟一起進步,既是挑戰更是磨礪。”王志賓告訴記者,新機制全面推行后,全旅高級軍士的積極性都被充分調動起來,大家摩拳擦掌、各出實招,力爭帶出好徒弟。
記者感言
爭當合格的“大師傅”
■張科進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習主席在出席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勉勵在座的士官代表“努力做大師傅,帶出好徒弟”。
一人學戰,教成十人;萬人學戰,教成三軍。師傅帶徒弟,這種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人才培養方式,是基層學戰教戰的重要途徑。記者留意到,這一優良傳統在一些單位的傳承發揚并不如人意,甚至流于形式。第83集團軍某旅在探索中遇到的問題,值得各單位高度重視,并認真加以解決。
高級軍士是部隊的寶貴財富,他們在軍隊提供的大舞臺上經風雨、見世面,摔打磨煉成“大師傅”。每名高級軍士都應牢記“努力做大師傅,帶出好徒弟”的諄諄囑托,把“帶出好徒弟”作為自己的一項職責使命,化作踐行強軍目標的實際行動。
各單位應想方設法,引導高級軍士將他們的精湛技術、豐富經驗傳承下去。比如,該旅把徒弟的工作績效與師傅的工作成效掛鉤,將師傅與徒弟緊緊綁在一起,讓大家在共同目標激勵下增強奮進動力、攜手成長進步。這一務實舉措,有效激勵師傅主動傳藝、徒弟積極學藝。
強軍之道,要在得人。軍士作為我軍建設和軍事斗爭準備的基礎骨干力量,是新時代軍事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單位必須高度重視這支隊伍的建設和培養,傳承和發揚好“師傅帶徒弟”這一優良傳統,并在不斷創新中保持其生機活力,培養一批“大師傅”,帶出更多“好徒弟”,為強軍興軍貢獻力量。(記者 張科進 劉 敏 通訊員 張曉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