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湖南總隊張家界支隊某中隊訓練場上,30米×2蛇形跑訓練正在進行,教練員緊盯戰士的每一個動作,一旁還有一只“眼睛”注視并記錄著訓練場上發生的一切。
“這是我們教練員的‘電子眼’。”該中隊干部成爭亮指著一臺高清攝像機說,“借助訓練錄像,教練員可以發現一些不易察覺的細節問題。”
據他介紹,早在前些年,支隊就為中隊配備了高清攝像機,用于平時訓練,但讓它真正發揮作用,還是經歷了一番波折。
最初,由于缺少經驗,攝像機擺放位置和角度不當,導致攝錄的畫面無法用于輔助訓練分析,一些官兵并不買賬:“在錄像中發現的問題,基本上就是組訓時已經發現的”“與其花時間回看錄像,還不如趁機多訓練一會兒”……
真的沒用嗎?原本,成爭亮對此抱有信心。他平時看體育新聞,報道中經常提到運動員在訓練或者比賽時錄像,用于改進技術動作。就在成爭亮產生動搖時,轉機出現了。
去年一次輕武器實彈射擊中,上等兵錢鑫航打了多輪成績均不及格。為此,教練員對其進行了一對一輔導,但始終未找到問題所在。
這天射擊訓練,成爭亮在訓練場邊觀察情況,突然靈光一閃:錢鑫航成績不好,有沒有可能是擊發時,手部動作變形造成的?
這不是空穴來風。在實彈射擊時,出于安全考慮,教練員只能站在射擊人員身后,這就出現了視線盲區,導致他們無法看到擊發瞬間戰士的手部動作。
為了證實猜測,成爭亮讓值班員取來攝像機,放置在錢鑫航的左前方,將鏡頭對準他的上半身和雙手。
訓練結束后,成爭亮與教練員來到中隊學習室,觀看錢鑫航的訓練錄像。
“他猛地眨眼了,手指也晃動了。”按幀回看視頻,他們發現,在扣下扳機的一剎那,錢鑫航下意識的小動作,影響了槍身穩定。
“這是我們之前忽略的細節。”找到問題后,教練員很感慨。隨后,錢鑫航所在班的班長骨干,通過扎氣球等方法,幫助錢鑫航克服了擊發時眨眼等習慣,他的射擊成績有了明顯提升。
“攝像機還真有用!”這件事后,該中隊官兵的態度變了,開始思考如何使用攝像機輔助訓練,提高訓練質效。
那段時間,該中隊組織夜間哨位反襲擊訓練,哨兵需要在微光條件下迅速制伏“不法分子”,這對反應速度和動作準確性提出很高要求。但由于夜間光線不足,教練員很難看清哨兵的動作細節,給提供針對性指導帶來不小困難。
“我們可以讓攝像機幫忙啊!”這時,有官兵想起,中隊的攝像機具有紅外夜視功能,可以拍攝黑暗環境下肉眼看不到的畫面。于是,在接下來的夜訓中,他們架起攝像機,打開夜視模式,對反襲擊訓練進行全程錄像。
通過分析訓練錄像,教練員發現,有的戰士對武器操作不夠熟悉;有的戰士在應對“不法分子”攻擊時,把握不準防御時機……之后,針對發現的問題,教練員組織了強化訓練。
現在,攝像機經常出現在該中隊的訓練中,成為教練員的好幫手——高清錄像和回放功能讓肉眼無法捕捉的訓練細節一目了然;夜視功能則使夜間訓練存在的問題無所遁形……隨著細節問題一個個被發現、糾正,官兵的訓練成績越來越好。(杜邦 黃海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