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遼寧省阜新軍分區民兵裝備倉庫接到裝備器材出庫任務。倉庫保管員操作裝備信息管理系統,很快完成120套裝備器材的出庫、登記等工作流程。“過去,這些裝備器材出庫,需要20多名民兵忙活半天才能完成。如今,有了信息化系統和智能化設備,只需輕點鼠標,裝備器材收發事半功倍。”該倉庫負責人說。
近年來,民兵隊伍遂行抗震救災、抗洪搶險等多樣化軍事任務較多,對倉庫的保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為提高裝備器材管理效率,該軍分區借助科技手段,聚力打造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的智慧倉庫,實現從裝備器材入庫、分類、編號,到出庫、登記,全方位、立體式、智能化管理。他們還依托綜合信息管理平臺,利用數據分析、生物識別、雷達探測、裝備賦碼等技術,開發出集“槍彈動用”“物資收發”“庫室安防”等模塊于一體的裝備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倉儲模式智能化。
在此基礎上,該軍分區堅持“技防+人防”,打造庫區安全信息化監控平臺,構建起“一體聯動、立體多維、智能運用”的安防體系,實現軍分區機關和倉庫的信息聯動。
滾動鼠標,電子大屏監控目標一覽無余;輕擊回車,裝備技術性能狀況一目了然;有人靠近倉庫,報警語音反復提示;有人接近槍柜或鑰匙柜,“動點監控”語音急促報警……10月23日,筆者在該倉庫值班室看到智能化管理帶來的變化。
“以前,倉庫管理人員巡庫一圈需要一個小時。”該倉庫負責人介紹,“如今,倉庫有了‘智能哨兵’,各類裝備器材和周邊道路實時狀況清晰可見,能夠全域全時感知安全態勢。同時,我們采取‘電子巡更’和人工巡查相結合,倉庫管理效率大幅提高。”(師清陽 郭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