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來看,新一期‘國防時空’出版了,咱們抗擊臺風的新聞見報了。看,這還有你的照片呢……”10月15日,正在民兵訓練基地集訓的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10余名民兵聚在一起,興奮地傳看一份《吳江日報》。蘇州軍分區領導說:“在黨報上開設國防專版,吳江區已堅持了20年。該區借用媒體優勢加強國防教育宣傳的經驗,如今在全市推廣。”
2004年1月,吳江市(2012年10月撤市設區)首次在《吳江日報》開設“國防時空”專版,旨在通過全方位普及國防知識,宣傳現役官兵和民兵預備役先進典型,引導全社會關心、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
“當時《吳江日報》還是四開的,只有4個版。作為黨報,每月拿出一個版開展國防宣傳,體現出了黨委政府對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高度重視。”談及專版創立情況,當時負責組稿的該市國防教育辦公室干事俞根林說。
一次探索嘗試,掀起一股國防教育宣傳熱潮。“國防時空”專版刊登征稿啟事后,俞根林一下子成了大忙人。“那時電子郵箱還沒有完全普及,來稿都是通過信件的方式郵寄,每天會收到許多信件。”俞根林告訴筆者,軍地各界對國防專版的關注,對他們辦好這個專版是巨大的鼓舞和激勵。而這個專版帶來的國防效應,則更讓他們欣慰和感動。
“‘國防時空’見證了我的成長。”吳江區人武部職工徐丁說。2005年10月,徐丁剛上大學,第一次看到“國防時空”專版,被一篇介紹蘇州籍軍人、航天英雄費俊龍的文章深深吸引。2009年6月,徐丁大學畢業后報名應征,并申請到高原地區服役,成為當年吳江市應征入伍新兵中唯一的全日制本科畢業生。他的事跡在“國防時空”專版刊發后,在當地引發強烈反響,該市應征入伍大學生數量逐年增加。
退役后,徐丁難舍國防情結,通過招考成為吳江區人武部政工科一名職工。因文字功底扎實,被推薦負責“國防時空”專版組稿。
從“國防時空”的忠實讀者,到個人事跡登上“國防時空”,再到負責“國防時空”組稿,這個專版陪伴了徐丁近20年。20年來,不管形勢如何變化,人員怎樣變更,這個專版始終保留,而且越辦越紅火,成為深化全民國防教育、開展征兵宣傳的重要陣地。近年來,吳江區每年有200多名適齡青年參軍入伍,兵員數質量始終走在全市前列。
吳江區在黨報創辦國防專版的做法,引起全社會關注。去年,蘇州市在全市推廣該區做法。2023年9月16日,是第23個全民國防教育日。這一天,《蘇州日報》國防專版正式上線。緊接著,《昆山日報》等部分市、區黨報及政府官方網站等主流媒體陸續開設同樣的專版、專欄。
筆者翻閱《昆山日報》國防專版發現,專版及時發布征兵政策、征兵動態信息以及征兵咨詢電話和廉潔征兵監督電話。而《吳江日報》每年都用一個專版刊登吳江籍立功官兵的先進事跡和照片,激勵廣大適齡青年踴躍報名參軍。大學畢業生王英杰說:“看到從家鄉入伍的戰士登上家鄉報紙的光榮榜,我暗下決心,要像他們一樣為家鄉增光添彩。”今年,他經過體檢、政考,如愿穿上了綠軍裝。
“軍訓的日子,是淚水與汗水交織的日子,也是笑聲與歌聲回蕩的日子。這段難忘的經歷,讓我變得更加堅強和勇敢……”這是6年前,高中生陸俊宇軍訓結束時發表在《吳江日報》國防專版的體會文章。而這期報紙,他始終珍藏在身邊,作為激勵自己前進的動力。今年3月,從常州大學畢業的他,實現自己的理想,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蘇州外國語學校領導說:“《蘇州日報》和《吳江日報》的國防專版,是我們開展思政課的重要教材,也是學生抒發愛國情懷的重要載體。我們不僅組織學生學習,還鼓勵大家踴躍投稿,暢談自己對國防的認識。”
前不久,該市有關部門利用國防專版和政府微信公眾號平臺,同步開展國防知識競賽。他們在國防專版刊登題庫,參賽者登錄指定網站答題系統進行限時答題,參與答題者超過15萬人。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深受廣大讀者歡迎。
“在主流媒體開設國防專版、專欄,給國防教育帶來了哪些變化?有什么啟示?”筆者問。蘇州市國防教育辦公室領導言簡意賅:“這是一個‘不下課’的國防課堂。”
“國防專版既是普及國防知識的窗口,還是黨員干部、青少年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的‘第二課堂’。”辦了20年“國防時空”專版的俞根林說,“給專版投稿的既有駐軍部隊官兵和民兵預備役人員,也有大中小學校學生和黨政機關干部,還有吳江籍官兵和退役軍人,營造了人人關心國防、人人熱愛國防的濃厚氛圍。”(秦海寧 李永鵬 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