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射!”“目標被摧毀!”日前,新疆軍區某紅軍團考核現場,某型突擊車射手劉碩第一次參加實彈射擊,就首發命中。
在這次考核中,共有5名與劉碩一樣的新射手打出了“滿堂彩”。“以往,首次參加實彈射擊的射手上靶率很低,甚至出現不及格現象。”該團領導欣喜地介紹,現在他們能取得這樣的好成績,得益于基層自主研發的激光打靶訓練器。
激光打靶訓練器是某連一級上士鄭彬主持研發的一款射擊模擬訓練器材。去年一次實彈射擊考核,鄭彬所在連隊的幾名新晉射手成績慘淡,操作發射的炮彈全部脫靶,這引發了鄭彬的思考。
此前,由于每年參與實彈射擊的機會有限,該團射手的日常實操訓練,多是熟悉操作流程、背記口令要領,而計算、瞄準、擊發等環節存在的細節問題,往往要等到實彈射擊時才能被發現。然而受限于場地條件、裝備耗損等因素,經常組織實彈射擊并不現實。
能否借助模擬訓練破解這個難題?全軍基礎訓練現場會召開不久,鄭彬受到啟發,產生了新的想法。于是,他立足現有裝備,開始構思設計射擊模擬訓練器。
當時,該團訓練部門也在摸索提高射擊訓練質效的管用辦法。團黨委一班人研究認為,鄭彬提交的設計方案切實可行,并決定成立專項小組,由鄭彬牽頭負責,匯集各單位火控系統“兵專家”共同攻關。
查閱資料、設計圖紙、組裝調試……專項小組緊鑼密鼓地忙碌起來,經常加班加點。然而在推進過程中,他們遭遇了技術難題。了解到相關情況后,團里主動邀請裝備廠家技術人員前來指導幫帶。經過反復論證試驗,射擊模擬訓練器研制成功。
借助這款模擬訓練器,該團不僅大幅提升了實彈射擊成績,還改進了射擊組訓模式。在訓練中,他們引入煙爆、聲光等干擾源,模擬真實戰場環境,并對每一次射擊進行數據分析,訓練質效已非往年可比。
射擊模擬訓練器成功研制并投入使用,只是該團鼓勵基層官兵大膽創新的一個縮影。“黨委‘搭臺’,官兵‘唱戲’。”該團領導介紹,這幾年,他們大力支持基層官兵開展革新創造活動,如今每個營都成立了“兵專家”主導的工作室,建起了訓練專修室。為幫助“兵專家”實現能力進階升級,他們開設“技術員之家”特色課堂,邀請科研院所專家、廠家技術骨干等進行專題授課。
“兵專家”活躍技術革新一線,破解了很多訓練堵點難題。他們的革新成果被廣泛用于練兵實踐,成為提升部隊戰斗力的“助推器”——一級軍士長王棟林帶領工作室成員,破解了高原環境下火炮身管檢查效率低的問題;修理技師王洪飛的發明專利,提高了某新型裝備在低溫缺氧條件下的適用性……(魏星 梁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