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2 16:35:01 來源: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
2025年4月2日
謠言:中國赴緬甸救援隊需募集資金?
真相:近日,緬甸發生7.9級地震,我國已有多支官方及民間救援隊緊急馳援緬甸。在救援工作展開之際,有人在救援群聊中聲稱“我們這邊后續第三批救援隊員浙江藍海救援隊需要申請一批資金,一萬元,在國內采購防疫物資”,并附相關“證件”圖片。對此,藍海應急救援服務中心4月1日發布聲明稱:從未授權任何個人或任何其他組織以“緬甸地震救援”名義進行公開募捐,該行為與救援隊無任何關系。中國藍天救援隊也發布緊急提醒,其未發起過任何募集,也不需要募集。呼吁公眾警惕借救援隊救災名義實施的詐騙行為。(來源:“中國青年報”微信公眾號)
辟謠:云南德宏州芒市發生5.8級地震?勿信這些謠言!
詳情:近日,部分自媒體為蹭流量,發布“云南芒市發生5.8級地震”“網紅景點瞬間淪為廢墟”“芒市凌晨四點發生5.0級地震”等圖文信息,有的還配以緬甸地震視頻,卻標注為“云南芒市地震廢墟”,引發關注。經核實,上述信息均為不實信息,嚴重誤導公眾,擾亂正常網絡秩序。(來源:芒市市委網信辦)
科普:關于孤獨癥的誤區,你信了幾個?
詳情:4月2日是世界孤獨癥日。在此梳理了關于孤獨癥的4個常見誤區,希望更多人可以正確認識孤獨癥,更加理解和關愛孤獨癥患者。
誤區一:孤獨癥是一種疾病?
真相:孤獨癥,專業名稱為孤獨癥譜系障礙(ASD),又稱為“自閉癥”,是一種廣泛性發育障礙。孤獨癥不是單一的癥狀,而是一組譜系障礙的統稱,主要表現為社交交流障礙,以及重復刻板的行為和思維方式。但同時,每個孤獨癥個體又都是獨一無二的,表現出極大的不同。根據“不同的人和不同觀念”,對殘障的認知模式包括:道德模式、醫療模式、社會模式。目前我國孤獨癥人士及家長主要基于社會模式開展倡導,推動社會的良好轉變,促進孤獨癥人士及照顧者更好地參與和融入社會,享受更有尊嚴和品質的生活。
誤區二:孤獨癥兒童都不會說話嗎?
真相:孤獨癥兒童“會”說話,但普遍缺乏有效溝通能力。現有數據表明,大約25%的孤獨癥兒童沒有口語語言或僅有有限的口語語言表達能力。科學的干預,以及隨著社會交往功能的提高,孤獨癥兒童的語言能力也可以逐漸發展。
誤區三:孤獨癥人士很難融入社會和就業?
真相:一部分孤獨癥人士在不同程度的支持下最終可以生活自理,甚至參加工作。部分孤獨癥人士可以從事適合他們特質的工作,比如圖書管理員、服務員、插畫師等。若我們能為孤獨癥人士提供便利性支持和包容接納的環境,他們也能用勞動創造價值。
誤區四:孤獨癥是不治之癥?
真相:孤獨癥的成因暫時還沒有定論,普遍認為其存在終生性,目前沒有特效藥物可以治愈孤獨癥,有循證醫學證據的教育訓練方法是相對有效的干預措施。兒童年齡越小,神經發育的可塑性越強,干預效果越好。如果孤獨癥兒童能得到科學的個性化干預及家庭支持,就有機會實現更大的發展潛能。(來源:“科學辟謠”微信公眾號)
通報:造謠“四川自貢艾葉發生火災”,依法處罰!
詳情:近日,四川自貢一男子為博取流量在社交平臺上發布視頻稱“艾葉鎮發生火災,具體情況坐等前方通告”,引發大量網民關注,導致當地居民恐慌,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經查,該視頻屬于虛假視頻,系謠言。公安機關網安部門迅速將發布謠言的網民陳某抓獲。據陳某自述,其為吸引流量、增加粉絲數,將網上兩段視頻進行拼湊剪輯后生成了該虛假視頻,憑空杜撰了“自貢艾葉鎮發生火災”的謠言。目前,公安機關已依法對陳某予以行政處罰。(來源:“公安部網安局”微信公眾號)
提示:陜西省教育考試院關于高職院校分類考試遞補預錄取的警示提醒
詳情:根據《陜西省教育考試院關于做好2025年陜西省高職院校分類考試工作的通知》,目前分類考試仍處于預錄取考生報到注冊階段,遞補預錄取還未開始。各高職院校是否有計劃缺額、是否開展遞補預錄取,須待4月6日17:00考生報到注冊結束后才能確定。近期,部分社交平臺出現“分類考試補錄時間安排”“補錄填報志愿安排”“補錄分數線”等內容,均為不實信息。
參加遞補預錄取的高職院校將根據本校招生章程中規定的錄取規則,直接在已上報的成績庫中從高到低依次順延遞補。期間,考生不需要重新填報任何信息、不需要重新參加任何測試考核。所有參加遞補預錄取的高職院校將統一于4月7日12:00在本校網站公示遞補預錄取考生名單。請廣大考生耐心等待,同時提高警惕,謹防詐騙。(來源:@陜西考試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