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一項最新研究說,金絲雀媽媽可算是“胎教高手”,它們通過在鳥蛋中留下信號物質,令幼鳥在孵出前便知道家庭的食物狀況,從而使幼鳥誕生后乞食的頻率與雙親的覓食能力匹配,這樣可使幼鳥的生長達到最優狀態。
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志上報告說,金絲雀幼鳥的乞食行為與鳥蛋中留下的信號物質有關,如果信號顯示其雙親能提供較多食物,幼鳥就會在孵化后更頻繁地張嘴要吃的,而如果信號顯示雙親提供不了太多食物,幼鳥就會減少乞食行為。這樣,幼鳥可避免沒有回報的乞食行為,節約能量,更快生長。
研究人員在實驗中將一些金絲雀的鳥蛋互換,這樣幼鳥孵出后面臨的實際成長環境與在蛋殼中得到的信號并不一致。其結果要么是幼鳥白費力氣要吃的,要么是浪費了“家長”的覓食能力,這些幼鳥的生長速度都趕不上那些在原有環境中生長的幼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