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九河開、八九雁來”,雖然距離“八九”還有兩天,但是延慶野鴨湖濕地保護區這兩天已經迎來了成群結隊的白天鵝、鴻雁等珍稀候鳥“大部隊”。昨天,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在巡護監測候鳥遷徙情況時,還發現了近萬只灰鶴的蹤影。通常每年三四月間才“姍姍來遲”的灰鶴,絕對是大部隊中“拖后腿的”,可是這次它們足足提前了半個月抵京,打響了遷徙的頭炮,而且種群數量也是近年來保護區觀測到的最多的一次。
近萬只灰鶴提前抵京“報到”
“灰鶴已經趕到野鴨湖開始‘報到’了!”昨天,在野鴨湖濕地核心保護區苦苦等候多時的野保工作人員,終于通過望遠鏡觀察到了今春進京的第一批灰鶴。
作為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中國項目的工作人員,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此次到野鴨湖的任務是,觀察鳥類的環境和遷徙路線。黑豹野保站負責人李理告訴記者,他們昨天監測到的第一批灰鶴數量大約4000多只,灰壓壓的一大片。天上和湖面都是灰鶴,叫聲互相應和,非常壯觀。在隨后對濕地其他區域的監測中,工作人員又陸續看到了大批灰鶴。“數量加起來大約有一萬只,這是往年回遷第一批數量最多的一次!”
李理說,野鴨湖是候鳥南北遷飛的中轉站,每年10月中旬到12月,它們南下越冬;轉過年來,到了每年2月初左右,它們又會從長江流域回遷。在北上途中,候鳥們會在北京野鴨湖濕地保護區停留約兩個月時間,一方面休養生息,為接下來的長途飛行積攢體力,一方面等待掉隊的候鳥。
監測到的候鳥種群每年都上百種,往往第一批抵京的都是鴻雁、綠頭鴨等雁鴨類,接下來會是大天鵝等主角紛紛登場,最后才輪到姍姍而來的大批灰鶴。而今年比較奇怪,灰鶴反倒打了頭陣,它們不僅提前了半個月到達,還集結了如此多的數量。李理分析說,今年候鳥遷徙時間普遍提前,可能與北方冰化時間較早有關。
大批天鵝一周后抵達
“除了灰鶴,白天鵝飛來的也不少。”李理說,他們監測到的白天鵝數量有200只左右,大天鵝帶著小天鵝,小天鵝也已經長大,蛻去了灰色的羽毛。根據經驗,一周后將會有大批天鵝抵達北京。
據介紹,目前在野鴨湖濕地保護區“集結”的還有500多只鴻雁、300余只赤麻鴨。在未來兩個月,這些鳥類的數量也會越來越多。這些候鳥在野鴨湖保護區會得到很好的保護,保護區內的各個角落都設有太陽能監控系統,會對它們進行24小時監控。(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