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畢順東研究員的研究小組與山東臨沂大學鄭曉廷教授等合作,在8月8日的《自然》雜志上報道了目前已知最大的賊獸——金氏樹賊獸。動物化石發現于我國河北省青龍縣的一個小鎮,體重約350克。它們具有較長的指(趾)骨和可以卷曲的尾巴,表明這種賊獸很可能生活在樹上。新發現的樹賊獸是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標本,從牙齒、下頜、肢骨等方面,為賊獸的形態學提供了很多新的內容。系統發育分析表明,賊獸在系統發育樹上位于哺乳動物冠類群(真正的哺乳動物)之內,因此,科研人員認為哺乳動物的主要類群很可能在侏羅紀就已經出現,且高度分化。由于賊獸最早發現于英國的晚三疊紀,距今大約兩億兩千八百萬年前,因此,真正的哺乳動物可能起源于兩億兩千八百萬年前。
同樣是在今年的8月,沈陽師范大學古生物學院的副教授周長付等人也在英國的《自然》雜志上報道了一種賊獸化石,化石材料產自于我國內蒙古道虎溝地區,時代大約在距今一億六千五百萬年前。周長付等人描述的賊獸是一種采食植物的陸生小哺乳動物,這種賊獸比金氏樹賊獸要更加原始一些。周等人的系統分析將賊獸這類動物排除在哺乳動物冠類群(真正的哺乳動物)之外,他們認為哺乳動物的主要類群起源于一億七千萬年前。
兩種新研究觀點仍不同
起源、演化還需新證據
這兩種最新的研究觀點都支持哺乳動物的分化出現在白堊紀之前,這些分化后的哺乳動物類群曾與恐龍共處在同一片藍天下。
不同之處在于,鄭曉廷等人的研究小組認為哺乳動物和恐龍等爬行動物相處的時間更久一些,它們分化的時期也更早。這也就導致哺乳動物的分化方式出現分歧,鄭曉廷等人認為早期的哺乳動物生活了較長的一段時間,它們中的若干類群分化出眾多的哺乳動物類群。
周長付等人則更傾向于早期的哺乳動物生活了一段時間后,它們中的某一支在一億七千萬年前的很短時間內,爆發式分化出眾多的哺乳動物類群。
國際知名學者思菲力和戴維斯認為,周長付等人描述的賊獸比鄭曉廷等人描述的金氏樹賊獸要更加原始一些,但是兩種系統研究結果都不能很好地解釋所有的數據。
哺乳動物起源不同假說的證據主要來自分子和化石兩個方面。最新的研究讓我們對這一問題有了新的認識,但是哺乳動物的主要類群是否真的在兩億兩千八百萬年前就出現了,還需要更加強有力的驗證證據。
背景知識
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
要理解哺乳動物的起源年代,需要我們對相關地質年代有一些基本了解。
中生代的年代為2.51億年前至6500萬年前,前后橫跨1.8億年。中生代可以分為以下三個紀:
三疊紀:2.51億年前到1.99億年前;
侏羅紀:1.99億年前到1.45億年前;
白堊紀:1.45億年前到6500萬年前。
中生代之后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新生代,新生代的第一個紀為古近紀,距今6500萬年至2350萬年。
恐龍是中生代的全球陸地支配性物種,最早出現在約2.35億年前的三疊紀早期,滅亡于約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發生的白堊紀生物大滅絕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