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地球不到30光年或存在100顆類地球行星
據英國媒體報道,最新研究顯示,地球所在的銀河系可能存在著約600億顆“宜居”行星,而這些行星都有支持生命存在的條件,這項發現意味著,在距離地球的不遠處,就可能存在外星生命。
新聞鏈接
銀河系核心區域
或比外緣位置更宜居
去年10月美國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銀河系中可能有大約1.2%的恒星擁有可以支持生命存在環境條件的行星,也就是說銀河系中可能存在大約10億個可以允許生命存在的世界,并且其中的大部分可能都分布在接近銀河系核心區的部位。相比之下,地球遠遠位于這一距離之外,孤零零地運行在銀河系的邊緣。
研究者們表示,銀河系核心區域可能比外緣位置更加宜居。銀河系核心位置盡管存在頻率較高的超新星爆發,這樣的爆發事件將摧毀周遭數光年范圍內的所有生命形式,但是由于銀河系核心區行星的形成效率更高,宜居環境出現的速度可以超過被毀滅的速度,從而允許大量“宜居”星球的存在。
紅矮星附近多類地行星
據報道,一個國際科研小組使用歐洲南方天文臺設在智利拉西拉的高精度光譜儀觀測了102顆紅矮星。紅矮星是一類體積較小、質量不超過太陽一半的小型恒星,銀河系的80%是由這種最普通的紅矮星組成。天文學家觀測后計算出來,41%的紅矮星都有一顆類地球的巖石行星環繞其運行。這些行星運行的軌道離紅矮星的距離恰到好處,處于“宜居區域”,使液體水可以存在。科學家表示,只要有水,就可能存在生命,當然,位于“宜居區”并不能保證該行星上一定會有生命生存。
這個科研小組的組長是來自法國格勒諾布爾大學的澤維爾·班費斯博士,他說:“紅矮星最普通不過了,在銀河系里就有1600億顆這樣的恒星,這意味著僅在我們的銀河系里就可能存在數百億的類地行星,這個結果讓我們震驚。”
與此同時,科學家還發現,圍繞紅矮星運行的類木星或類土星行星數量卻不多,只有不到12%的恒星星系擁有這類氣態巨行星。
研究還顯示,由于太陽系附近的紅矮星非常普遍,因此從天文學概念上來說,許多“超級地球”就在離我們人類不遠的地方——在離地球不到30光年的距離內也許存在著100顆類地球行星。
紅矮星的溫度低于太陽,這意味著許多行星運行軌道與母星之間的距離比地球離太陽的距離更近,如此行星上的溫度才“宜居”,但與母星距離過近對于生命體來說并不是好事。
研究小組成員、來自日內瓦天文臺的斯蒂芬·伍德里解釋說:“紅矮星附近的宜居區域——即行星需要合適的溫度以保證地表能存在液態水——與恒星的距離太近了。由于紅矮星容易出現恒星爆發或者噴發火焰的現象,因此距離過近會讓附近行星受到X射線或者紫外線的大量輻射,導致行星上的生命體生存艱難。”
迄今為止,科學家已經在銀河系里發現了至少100顆“超級地球”,所謂“超級地球”,是指環境與地球相似、質量通常為地球1到10倍的行星。這些與地球類似的行星里,最近的距離我們太陽系只有30光年(1光年約為9.46萬億公里)。
于今年2月最新發現的兩顆“超級地球”分別圍繞兩顆白矮星“Gliese581”和“Gliese667C”旋轉,其中位于天秤座、距離地球約198萬億公里(約合20光年),名為Gliese581g的行星是迄今在環境條件上和地球最為類似的行星。此前,天文學家發現的太陽系外“宜居”行星還有“HD85512b”和“開普勒-22b”等。(新華網)